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作者: 金 磊摘 要:学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能较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技能,这对幼儿今后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重视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幼儿; 合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84-001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幼儿的合作则是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够通过协商、分工、配合积极解决问题,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各自所需和满意的利益。刚入园的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唯一知道的途径就是寻求老师的帮助,而不知道身边围绕的这些伙伴也能提供帮助。他们缺乏的正是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不会、不愿协商、分工与交流。我们常看见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其实并不一定都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潜藏在幼儿能力之中,需老师和家长的培养和发掘。
一、树立合作的榜样,提供实践的机会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着崇高的位置,他们默默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言行,也就是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老师之间的分工合作会对幼儿产生正面的影响和引导。如,当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配班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用午餐时,保育老师擦桌子、分发碗筷、盛饭菜,另一个老师则组织幼儿进行餐前准备。如果教师间经常在幼儿面前闹矛盾,出现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在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一般情况下是一同游戏、学习的。如一起搭积木、画画、唱歌、玩自主性游戏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实践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以养成行为代替一句句的说教。例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以组为单位的合作绘画时,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每人画些什么内容,互相分工合作完成构线和涂色的任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自主性游戏中,特别是角色游戏中,幼儿间的合作显得更为重要,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愉快地进行下去。体育游戏活动中的部分游戏,日常生活中的共摆晨锻玩具、共抬桌子,还有各年级以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
二、教给合作的方法,体会合作的乐趣
其实幼儿都有萌芽式的合作意识,可能他们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境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玩结构游戏时,应大家一起商量确定建构的主题,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如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关心、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不要在一旁发脾气和哭泣,可以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要,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境,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幼儿之间学会了合作常常会带来远远超于单独行动的积极的结果,体会了合作的乐趣,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尝试到受人关心和关心别人的温暖。幼儿行为是反反复复的,所以对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存在,体会协商、询问、建议、共享、求助、给以帮助这些合作方法实施过程中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另外,教师可与幼儿一起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三、对于合作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幼儿之间的合作可能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教师要善于捕捉能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如幼儿看图书时可引导幼儿合作看,户外体锻的时候鼓励幼儿合作玩等。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俩配合得真好!”“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棒!”对于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如果能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幼儿园的老师,没人做小朋友,怎么办?”“你跟他说,咱俩一起玩,去试试看。”“谁先做好了可以去帮帮其他小朋友”在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幼儿都会乐意尝试合作,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
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对自己缺乏信心,与人合作有一定困难的孩子,我们要注意个别引导、多给他们关爱和鼓励,我们要创造一个接纳与关爱的气氛,尽力缩短双方的距离,减弱孩子的戒备心理,如主动向他们问早问好,牵手与他们一起游戏,帮助他们找朋友,逗他一起说说话。这样能使孩子情绪放松,消除孩子怕合作、怕交往的心理障碍。
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耐心持久地加以引导,逐步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增强。在教师积极的鼓励下,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也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学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能较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技能,这对幼儿今后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重视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