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挫折教育
作者: 苏晓雯摘 要:幼儿挫折教育是指以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经受挫折、摆脱依赖、增强对困难承受力的教育。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要让孩子充分感受体验挫折,正确认识理解挫折,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掌握方法战胜挫折。
关键词:幼儿挫折教育; 感受体验挫折; 认识理解挫折; 战胜挫折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85-001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以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设或利用日常生活情境,通过自然方法妨碍或干扰幼儿某些目标的实现,从而对他们进行经受挫折、摆脱依赖、增强对困难承受力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挫折教育即磨难教育。在挫折中得到磨炼,是挫折教育的核心。“幼儿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
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得到长辈太多的娇纵,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长大,大多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成长过程太顺利,依赖心理严重,内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对“挫折”二字大都比较陌生。许多为父母、为师长者,一心为孩子的顺利成长铺平道路,只重视让孩子吃好玩好学习好,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挫折和磨难。
现代社会: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孩子们养尊处优,失去了体验逆境或挫折的人生体验,出现了特殊的“精神缺钙’现象。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的童年的人常常有不幸的成年。”有调查发现,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虽然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但这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儿童时期适当经受一些挫折和苦痛的必要。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应付困难的勇气,使孩子具有应付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幼儿挫折教育,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让孩子充分感受体验挫折——幼儿挫折教育的基础
充分感受和体验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基础。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境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和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体验挫折。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游戏时引导幼儿爬“黑道”走“勇敢者”的道路等等。
创设的情境应适合幼儿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切不可期望过高,盲目地让幼儿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从幼儿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跳一跳,摘得到”的适度目标,使幼儿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过多的挫折会损伤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幼儿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
2.让孩子正确认识理解挫折——幼儿挫折教育的关键
让孩子自己面对事情,不要替他面对;孩子受点打击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让孩子懂得挫折的附加值和意义比挫折本身更重要。
正确认识和理解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关键。幼儿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要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的同时,正确认识理解挫折,并为克服挫折做出自己的努力。例如,当幼儿摔倒后,应让他自己爬起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地赶紧去扶,否则,幼儿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赖心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正确认识理解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在幼儿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幼儿,让幼儿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克服困难,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如幼儿在穿衣、折毛巾、做手工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这时,老师就要及时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
3.让孩子掌握方法战胜挫折——幼儿挫折教育的归宿
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是挫折教育的归宿。对陷入严重挫折中的幼儿要及时引导,如帮助幼儿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防止幼儿由此产生失望、消极和抵触的心理,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让幼儿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成功。在平时还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引导幼儿总结经验,鼓励幼儿进一步努力。
①树立榜样,战胜挫折
幼儿最喜欢模仿,也是容易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身教胜于言教。因此,成人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不要担心,老师和你一起到卫生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抓住小朋友的良好行为,利用榜样的力量,也是幼儿挫折教育的一种好方法。例如,幼儿害怕失败时,老师在旁边鼓励:“别怕,你行的,你像某某一样勇敢。”这样,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就会树立信心,努力地去克服困难。在他们一次次战胜困难后,便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时老师的“你真行”,也就变成了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②在尝试挫折游戏活动中,加强儿童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同伴交往结合起来开展挫折游戏应与同伴交往结合起来,让儿童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利于儿童更快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同伴交流也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如通过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时,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家长可以指导儿童分析不同心理感受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儿童的毅力与耐心得到考验与锻炼,提高挫折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