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班级凝聚力
作者: 李建更摘 要:为更好地增强班集体地凝聚力,班主任必须不断的加强学习,在情感上拉进与青春活泼的学生的距离,做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形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098-001
一个班级正如一个部队,若军心涣散,各扫门前雪,那将是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因此,必须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面貌才能焕然一新,才能形成一个坚强、稳固、赶拼、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下面结合我的班主任工作,浅议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几点方法。
一、培养班级精神,确立奋斗目标
班级精神,是一个班集体的良好班风、学风的总和。每接新班,我总是结合专业特点,从实际出发,不断地为班集体确定奋斗目标,并使学生感觉到“目标”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我常通过名人故事等启迪鼓励学生,如:我讲过青年时期的恩格斯,面对黑暗的资本主义写下了这么一首小诗:“一股汹涌的泉流,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松树在他面前轰然倒下,他就这样给自己闯出一条道路,我也将和这股山洪一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这首小诗抒发了恩格斯追求探索真理的志向和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决心。我告诫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灰心丧气,不仅要树立起人生的大目标,还要有与大目标相连的小目标,要想使自己的大目标不成为幻影,那就得从眼前的一点一滴做起。正像歌德所说:“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进还不够,还要把每个步骤都看成目标,使它起到作用。”统一全班学生的意志和行为,振奋学生精神,激励全班学生积极向上,推动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我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确实感到自己在进步,都有一种成就感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真正地树立起信心,真正地确立自尊、自重、自强的精神,当一个班级具有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后,班集的凝聚力就初步形成了。
二、实施班级民主管理,树立班集体荣誉感
首先,民主选拔班干部。接新班的第一次班会上,我就鼓励同学们做有充分准备的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说,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班干部。每学期末对班干部进行一次信任投票,对投反对票较多的干部要予以调整,新干部仍以民主投票产生。采用这样的弹性任职制度,既让班干部感到一定的责任和压力,又使较多的同学能参与到班集管理工作中来,增强了同学对班集体的热爱。同时,班主任要注重培养班干部的民主作风。及时对班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教育班干部正确对待同学们的意见和评价,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想法,要广泛团结同学,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共同为集体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督促班干部通过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实力赢得大家拥护。
其次,以民主方式制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在学校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值日制度》、《企业化管理行为守则》、《文明行为公约》、《宿舍守则》等班级规章制度,让班干部集体写出初稿,交全体同学广泛征求意见,然后根据大家意见修改,最后班主任审查后正式颁布实施。并打出“我以班为荣,班以我为荣”的口号,号召全体同学无论在班内还是在班外,时刻不忘自己是班中一员。我常结合班级团课活动,开展“为班级做好事”“为班级争光荣”“我爱我班”等活动。这样既增强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感,又有助于形成维护集体利益光荣,损害集体利益可耻的班级舆论和风气。
再次,充分利用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在体育竞赛、征文比赛、技能大赛、作品展示、学雷锋义务劳动等活动中,用多种方法予以表扬和鼓励,激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活动的热情。让班级的每个学生时时受到集体的感染与吸引。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又树立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注重多方位联系,形成教育的向心力
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中,班主任要注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教育的整体网络。首先,班主任要注意发挥各任课教师的作用,从各任课老师中了解班内的主要动向,齐抓共管才能使班集体稳步上升。其次,班内的生活情况也要取得各方面的配合。如:图书馆、医务室、食堂等,凡有学生活动的地方就要去了解,以求得各个部门的共同教育。再次,与家长建立好联系制度,不定期地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定向地走访,定时召开家长座谈会等。这样,班集体在各方面、各个家庭的关注、支持下就会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运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学生
注重身教胜于言教,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班主任言谈举止的文雅、谦逊、淳朴、温和会使学生从中获得一种精神力量,感受到一种高尚的文化修养,教师的美好形象会长期地存储在学生心灵中被吸收、融合成为自己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在班级工作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理达、情动、气顺,不仅折腰于理性的逻辑,而且诚服于情感的力量,让学生的心灵和行为,沿着我们德育方向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好比是“由成千上万条溪流汇合成的江河。”这就是说集体不是一般的群体,它一旦形成具有比各个成员相加更大的力量。因此,为更好地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班主任必须不断的加强学习,在情感上拉近与青春活泼的学生的距离,做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班主任还要有发自内心的厚爱,要宽容学生,接纳学生,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师生氛围中真正感觉到“我爱老师、我爱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