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的伦理特性和价值诉求
作者: 陈珊珊摘 要: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但又不仅仅是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新闻人——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可以说,新闻作品从选题到采写再到传播都包含了独特的“品德”,这种“品德”也影响着受众的道德观和道德判断,具有社会道德规范功能。
关键词:社会新闻; 伦理特性; 价值诉求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107-001
一、社会新闻的界定
社会新闻包罗万象。广义的社会新闻可以说包括社会上的所有新闻,这无疑太过宽泛,也就失去讨论的价值。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的社会新闻。对于狭义的社会新闻的概念,理论界并没有形成共识。但是不少专家对于社会新闻做出了阐释:
郑州大学董广安教授认为:“社会新闻是指以社会伦理道德为基础,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社会风貌的报道。”
南京师范大学顾理平教授认为,“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所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逸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顾理平将社会新闻分为五种:社会生活风尚类、社会道德问题、社会风土人情类、灾祸新闻类、其他社会活动类。
关于社会新闻的定义可以说层出不穷,仁者见者,智者见智。但是从诸多学者关于社会新闻的定义中,我们得出以下几点:一是社会新闻首先是新闻的一种体裁和类型。它与时政新闻、财经新闻、教育新闻、娱乐新闻等一样,具有新闻的“五要素”和新闻的特点。其次,社会新闻包含的内容十分广阔。《辞海》中对“社会”的解释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由此可知,社会新闻以社会为依托,内容的多样化和广泛化可想而知。世态世相,人生人情都是社会新闻所要表现的内容。
从当今的社会新闻报道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好人好事、风土人情、生老病死、涉案悔过、生活娱乐、灾祸、医疗保健、交通、情色、婚姻、趣闻轶事、凶杀等内容都是社会新闻涵盖的范围。可以说,社会新闻以人的命运、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为关注点。
二、社会新闻的伦理特性
社会新闻以伦理道德观为基础,较之其他题材新闻,更具有伦理特性。社会新闻在社会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具有自身的价值诉求。
(一)社会新闻的伦理特性
社会新闻无论从内容还是从传播的影响来看,都具有鲜明的伦理道德色彩。
1.报道内容与伦理结合紧密
由于社会新闻主要是指反映社会生活中有关社会问题、社会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情趣、奇闻轶事,它以一定的伦理道德观为基础,反映公共道德、社会法律、个人日常生活等领域有关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
因而,社会新闻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意义,折射了某一种社会现象,弘扬主流价值观和伦理规范,批判错误、荒谬、畸型的伦理现象。社会新闻往往能够引导人们思考社会风尚和的道德情操。是否具有社会教育意义,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之一,是社会新闻的重要属性。
2.对受众道德观影响大
人们除了政治、经济上的需求之外,还存有一种感情和爱好的需求。人们对于新闻接近性较近的新闻事件,往往更容易接受。由于社会新闻与受众生活更为贴近,有不少报道的事件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件,因此,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读者也在接受着一次“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自身的价值观受到影响。
众所周知,新闻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产品。社会新闻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传递着某种价值观。社会新闻由于具有很强的伦理特性,对人的伦理道德影响很大。人们在阅读社会新闻的过程中,也自觉地接受恋爱、婚姻、家庭观,自觉地摈弃那些愚昧、落后、陈腐、伤风败俗的观念和态度。
四、社会新闻的价值诉求
美国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曾指出:“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等伤害。”由于社会新闻“新、奇、特、趣”的特点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满足其好奇心理。因此,社会新闻一直是媒体征战市场、吸引读者的当家武器。应当说,社会新闻之于电视媒体就像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社会新闻在电视媒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受众的影响也越来越深。社会新闻在随着电视媒体走进千百万“寻常百姓家”的同时,也将价值观带给了更多的读者。
社会新闻属于新闻,是一种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报告中要求,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
社会新闻作为一种新闻类别,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宣传思想的阵地。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新闻媒体当然包括社会新闻义不容辞的责任。
社会新闻应该是在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厚的主题,在小冲突中拷问公民道德良知,在小事件中追踪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只有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才能做到可读性、思想性、引导性的最佳结合。社会新闻不能仅仅以满足受众猎奇猎艳和吸引眼球,还要具有内涵和思想。在社会新闻报道中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宣传,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宣传报道,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思考,着眼于对和谐共生的倡导与文明进程的推动,亦借以更有效地建立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与影响力。社会新闻报道的主流价值追求,是一种媒体自觉,也是媒体趋于成熟的体现。
总而言之,社会新闻不只是单纯传播信息,而是通过某些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的报道,反映当前的社会风尚和存在的社会问题,从而鼓励人们弃恶扬善,团结向前,正确处理社会问题。
本文为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CX09S_003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