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的文献综述
作者: 刘 萍 受中秋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还需要深入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女子; 竞技体育; 文献研究; 综述
中图分类号:G80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6-124-001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女子运动员在国际体育竞赛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中国体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起到了“大半边天”的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比赛上能否继续取得佳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子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笔者在此以全国各大期刊上的文献为依据,对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促进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历史的研究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历史的认识不尽统一,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其中三篇文章有所体现。李晓智在《中国当代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透视了中国女子体育崛起的轨迹,对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她将中国当代女子体育的发展总结概括为三个阶段:开创阶段(1949-1957年)、波浪式发展阶段(1958-1976年)、跃迁阶段(1977-2003年)。韩志芳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一文中,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角度,对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影响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因素的研究
1.影响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因素的单层角度研究
郑家鹏认为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竞技体育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女子运动员的发挥。他在《影响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的文化学因素分析》一文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从性别文化学角度揭示出社会文化与女子竞技体育的关系,探究影响女子竞技体育发展的深层因素,即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人们更清晰认识中国妇女体育发展所处的环境,加深对女子竞技体育的理解。董进霞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影响》一文中,从儒家学说、佛教以及道教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女子竞技精神形成的作用,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女子竞技体育带来的影响。
2.影响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因素的多层角度研究
欧阳柳青的《论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兴盛的原因》一文,分别从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兴盛的社会学因素、物质基础、科学的管理和训练、世界女子竞技体育形成的格局及突破口、精神动力五个方面探讨了其成因。魏万珍在《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快速发展成因探析》一文中指出,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快速发展并在国际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影响与支撑,二是长期运动训练中摸索出富有特色的技战术训练方法的保障。李卫平、邹红发表的《从多哈亚运会看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功绩及其成因》一文中系统总结出造成“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的原因为: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中国妇女解除封建枷锁后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优秀运动员良好的后勤保障和丰厚的物质奖励、男陪女练的训练手段、我国女子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等。李新慧在阐述我国女选手在竞技运动中的光辉业绩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女子体育进步特别快的原因,她认为一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二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虽是和平与发展,但局部战争和政治动荡时常发生,体育运动也受到不同的影响;三是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为女子体育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四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五是男教练带女队及男女混练这种训练方式的优化组合。
3.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对策的研究
从查阅的资料来看,专门研究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对策的文章只有两篇。王加新发表的《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对我国女子部分项目优势现象的原因和目前我国女子运动优势项目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继续保持和扩大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提出了加强相关立法, 保障我国女运动员权益;调整项目结构, 完善项目布局, 重视奥运会新增项目;确立体育科研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科学训练观;提高女运动员的教育水平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等相应的对策。
三、需要深入研究的空间
1.当前人们对于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历史的认识不尽统一,女子竞技体育的阶段划分呈多样性,这给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研究带来边界界定和分类等方面的诸多困难,需要学者们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2.对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现象调查过多地停留在大赛成绩分析上,对运动队伍管理、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教练员状况等都没有太多的涉及,缺乏研究的全面性。
3.学者们大多数是从理论的角度对我国女子竞技体育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提出的措施和建议,研究的成果大多是静态的,缺乏研究的实证性,无法对具体实践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4.纵观当前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研究现状,学者们大都是从宏观的视角对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整体研究,有关某个省份或地区女子竞技体育的研究还很鲜见。
参考文献:
[1]李晓智.中国当代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70-71
[2]韩志芳.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13(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