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 黄粉萍

摘 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07-001

近年来,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培养参与热情

1.“点化”旧知识,进入参与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其实,这最高技巧就是教师要善于“点化”旧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获得新知识。

“点化”旧知识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参与兴趣的,只要合理地利用大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在课堂中进入角色的。第二,这些旧知识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有成语、有谚语、有画面……很容易动员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第三,旧知识勾起了学生的回忆、思考,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参与角色。

2.运用情趣性教学法

我把情趣性教学法称之为“糖衣片”式的教学法,是以事明理、寓理于趣的教学形式或方法,它让理论回“娘家”,从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它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即以情趣为“糖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原本觉得艰涩的抽象概念和原理,以促进他们思维的活跃和觉悟的提高。这种方法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改革空洞说教式的教学积弊。

二、探求新知识,培养参与勇气

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显示欲望,而这种欲望往往与本人的能力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由此而导致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闭锁心理。这种闭锁心理、自卑心理集中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只要老师提问,一个个都敛声屏气,生怕老师“请”到自己。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喝水。”要使学生大胆参与,教师首先要以自身的勇敢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且应把自己看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在学习初二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生命健康权的内容时,我充满悲伤之情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几则因家庭琐事或师生矛盾而自杀的案例,在同学们沉浸在惋惜的气氛中时我大声地问学生:“你会做出这样的傻事吗?为什么?” 结果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此时,趋势分析其他问题,一气呵成,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一个人一旦诞生,他就具有社会性。

其实,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也是消除畏惧心理的重要手段。俗话说的“闷得慌”“静得怕人”等,都说明了课堂上是不能沉默的,愈是沉默,学生愈是害怕老师提问自己。只有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亲身体会,有话可说时,他们才会有话要说。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质疑问难,诱发创造力

心理学家把发现疑难看成是“思维的路标”,学贵质疑。一方面是生质疑,师解疑。我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学,这是疑问产生的土壤,学生质疑的基础。我印了质疑单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授予其方法,这样学生质疑的质量较高。有的追根问源,有的辐射探究,有的从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提出问题,等等。教师对这些质疑单要认真分析,挖掘疑源,将其纳入备课的主要内容。再在教学中巧施良策,明理解疑,学生就十分感兴趣。实践表明,让学生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了备课和课堂教学,增加了一次参与的机会,也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教学相长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巧设疑问,让学生参与思考、释疑,在“疑”的探究中培养能力,发挥创造思维。

2.组织讨论或辩论

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显示的欲望。在讲“上网的利与弊”时,我组织了正反方的辩论,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在争鸣中明理,用理论和实践说明了问题。

三、运用新知识,升华参与意识

“运用新知识”,巩固提高,是最简捷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手段。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梳理知识,从更高层次上领会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的目标,是升华参与意识的极好方法。而要提高运用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1.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即唱“独角戏”,看上去不乏精彩之处,但它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相反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了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贯彻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习为主线的原则,做到每课都有随堂练习。我精心编出题型多样、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学生练得有兴趣,从练习中找到了知识的“源”和“流”,体验到了“现买现卖”的乐趣。再加上适时地点拨,又提高了学生的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外作业形象化

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应该形式多样,应是学生所关心并以感性知识为基础的,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练的兴趣。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变式练习、学用征文、设计广告词等方法。在讲完《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一框内容后,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表达对老师赞美和感激之情的卡片,交给老师保存。这种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和感情,真正做到了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及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知行统一。

运用新知识,实质上是促成学习实效,使学生不断把获得的新知识成功地运用于实际,尝到能解决问题的“甜头”。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强化了参与意识,形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良性循环,取得良好的效益。

总之,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体现和发挥,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