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作者: 曹元才摘 要: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多做实实在在的事,多做具体可感的事。只要教师乐于奉献,勤于钻研,课堂效益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到实实在在的保证。
关键词:阅读; 有效性; 资源; 生活化; 世界观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09-001
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具体表现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的效果,前者为目的,后者为手段;前者为果,后者为因。只有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达到知识、能力的最大提升,情感态度的最大提升,价值观的最大提升;教师通过课前的准备,灵活自如地运用教学设备、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得以舒展而流畅、得心而应手,这样课堂效果最佳化,自然课堂教学就有效。如何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实践体会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优化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文本资源是许多专家、多少代人的智慧结晶,教师要善于用好文本,用足文本。脱离文本追求课堂效益是一句空话。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年代,教师只能凭三寸不烂之舌,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学生只能通过听觉感受获得信息。动手抄写,强化记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根本方法。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运用现代优秀的教学设备,既可以展示已知的,又可以体验未知的,既可以有循循善诱的听觉收益,又可以得到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认真备好课是提高阅读课有效性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备课中准确确定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把握学情、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法学法、正确选用教学媒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预设检测练习、合理设计板书,才能切实保证阅读课的有效性。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增进阅读课和谐氛围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让学生再现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不曾有的生活经历。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学语文中感悟生活。学生的灵感来源于体验,学生的感悟来源于生活,如何使阅读课不再单调枯燥,学习不再乏味,这就要构建生活化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生活,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体验。学生面对的是可感的、生动的生活,教师只是生活的引领者。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课堂效益由此而升华达到最大化。阅读课的有效性得到了切实保证。生活化课堂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课堂中的师生平等关系。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作为独立的交往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但由于教师权威等因素的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而学生则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要重视学生的存在和需要。如,在认识关系上,教师不能以成人的认识方式去要求学生,不能忽视学生自己的认识方式;在情感关系上,教师不能忽视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的情感需要;在社会关系上,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言人、教育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应该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二是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三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智慧来源于思考,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让智慧的火花得以闪现。
2.阅读活动成为学生的精神活动。一堂阅读课,是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开动“机器”,还是围绕文本“探究”作者的闪光点?如果是这样,这堂课还是以知识为中心,以获得知识积累的度为目标,由此不可避免地产生教师机械性的“操作”,学生机械性的“运作”。语文阅读课必须让学生精神得到满足,让学生在享受语文中获得情感提升,在情感提升中徜徉在语文的精神生活之中,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赏析诗歌、散文,情感得到奔放;评谈小说人物,为主人公的悲而悲、乐而乐;历史的回放,在时光中穿梭。品味生活,感悟人生。一堂阅读课精神得到满足的过程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知识和情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情感得到升华,知识的内化才自然成为现实。
3.课堂中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体的状态。但有些教师,虽然有迫切地调动学生的愿望,但却缺少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课堂上尽管对学生百般鼓励,大献殷勤,学生却不领情,不想主动,不愿成为主体。这里固然有学生阅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但从教师的角度反思,还是缺少有效的操作办法。新颖有趣的导语有效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阅读教学中精彩对话起到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面对学生的各种疑问,教师大胆的评价,精彩的点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三、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正确确立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
观
名噪一时的网络红人“范跑跑”先生知识结构不可谓不高,学术水平不可谓不精,但是一心只想到“跑”,一心只顾自身利益的老师又如何培养出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的学生?如果把这一点看成是唱高调,那我们教师的责任何在?义务何在?又如何谈课堂效益?语文教师难道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多识几个字,听懂别人的话,善于和别人狡辩?语文是政治的,作为语文老师当然也是政治人。因此只有教师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样的语文才有生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才得以有效,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课堂有效性不是空中楼阁,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可感的。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多做实实在在的事,多做具体可感的事。只要教师乐于奉献,勤于钻研,课堂效益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得到实实在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及解读》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人民出版社
[2]JI.B.赞可夫著, 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