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有效模式——“五步教学法”

作者: 张 翼

摘 要;历史教学的模式很多,但“教无常法,贵在得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引发兴趣; 探究学习; 知识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11-00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探讨教学的模式,寻找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集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有效教学。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际,创造了“五步教学法”,即“导”“练”“探”“拨”“巩”。经过几年的检验,教学效果特别显著。下面我就谈谈“五步教学法”具体坏节:

一、“导”就是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大约3分钟左右)

课堂的导入,既要紧扣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又要引起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识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导入是很讲究艺术的。例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导语可以这样说:“我们知道,中国人在向西方的学习过程中,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来挽救清朝统治,但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共和,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请同学们看这幅图片,(新文化运动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导入新课,引发兴趣,板书课题。

二、“练”即有效的自主练习(一般练习10分钟左右)

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以后,转入新课,教者可以对同学们说;“你们一定想了解他们是怎样探求出路的。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课本,或者一段视频,完成学习稿内容。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问题,练习要求要考虑到“度”,即练习要求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练习设计要相互衔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例如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美国独立战争》,可以从美国国旗入手,“为什么美国国旗由13条纹和50颗星组成?” 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的独立战争爆发?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革命?它对美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练习中如果学生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师生再一起共同合作探究。

三、“探”就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探究一般10分钟左右)

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是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创造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空前的浩劫: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开始了对这所“万园之园”的洗劫。据当时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的报道: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英法联军到底从圆明园抢走了多少宝物,是无法估算的。圆明园被焚毁:为了掩盖抢劫的罪行,英国首相巴麦尊批准了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的计划:焚毁圆明园。从10月18日开始,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读了这一段短文以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还会有哪些疑问?”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准备下列的有关问题:

1.欧洲有的人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偶然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2.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3.英法联军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四、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点拨一般12分钟)

在历史教学中这一环节是关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全部的讲解课文,而是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引导、点拨。例如学习了九上第十八课《美国的南北战争》这一课。美国南北战争的“火星”是林肯当选为总统。有的学生问:“如果林肯不当选为美国总统,美国的南北战争就不会爆发吗?战争的责任是不是应该由林肯负责?还有的问:“如果选南部的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是不是美国的南北战争就不会爆发?”针对这样的问题,不要急于告诉美国的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南部的杰斐逊·戴维斯能当选为美国的总统吗?一定不会。因为美国总统是选举出来的,南部不仅人口数量上不如北方,而且北方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在民心上一定会选举出有利于北方的美国总统。林肯当选为总统也主张限制奴隶制,同时林肯也知道南方的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美国的发展”。南方人认为林肯当选为总统,一定会做出不利于南方的改革,是美国南北两方根本矛盾的冲突。所以林肯当选为总统,只是美国南部挑起战争的借口而已。

五、“巩”就是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知识整理巩固,是知识的升华。有时还要适当地知识延伸。(巩固5-10分钟)

古语说得好:“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堂成功的历史课,要有始有终。一节新课刚学完,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不是十分深刻的,有的还比较模糊,还不是系统的掌握,有时掌握的知识是零星的、散乱的,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能把握历史线索,弄清知识结构,“庐山”真面目需要老师给以整理巩固。加深学生印象,全面掌握历史知识结构。不仅帮助学生从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学习的升华。

总之,历史教学的模式很多,但“教无常法,贵在得法。”每位教师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根据实际设计出许多真正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来,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实行有效教学。“五步教学法”模式是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根据不同的课文,会有所变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