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

作者: 郭小丽

摘 要:流行音乐进课堂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有选择性地将优秀的流行音乐带进我们的课堂,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和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定会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绽放出创新之花。

关键词:渗透教学; 欣赏歌曲; 独占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10)7-026-001

当今的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领域中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冲击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音乐教育现象,也是个值得探索的音乐教育领地。

我们不否认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不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将流行音乐带进我们的课堂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将流行音乐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

目前,我国的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么一个现象:学生喜欢唱歌,但是不喜欢唱教材上面的歌,而是特别钟爱那些流行歌曲。我觉得我们面对现实,应该将流行音乐带到课堂,与其让学生不辨善恶地听,还不如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有选择地去欣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就可以让学生接触,这样的正面引导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得多。

在一次音乐课上,我想教唱《青春舞曲》这首歌,刚刚介绍完歌曲,准备让学生打拍子欣赏一遍歌曲,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一阵阵“唉……唉·……”“真没劲……”的声音。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先欣赏超级女生周笔畅演唱的《青春舞曲》的MTV,听完之后,底下一片哗然,大家积极地讨论开来。于是我抓着这股势头,将学生引入到正题上来,提问歌曲的情绪、特点以及歌曲表达了什么主题,学生都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之后他们还意犹未尽,于是我让他们发表对超女的看法和评价,结果他们说得头头是道,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他们也发现大量经典的民歌经过超女的重新演绎,特别具有民族和时尚结合的韵味,让他们印象非常深刻,也让他们对民歌有了新的了解和看法。这样,一节课就在很愉悦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最重要的是,学生觉得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对音乐课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有的老师,自诩科班出身,懂的是真正的好音乐,对流行音乐嗤之以鼻,听到学生唱流行歌曲不是冷嘲热讽,便是说上一堆让学生一头雾水的深奥道理,上课更是严肃得可以,满口术语,音乐欣赏不是贝多芬就是巴赫、柴可夫斯基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歌曲也常常是《祖国,慈祥的母亲》《重归苏莲托》之类,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场面。

但是流行音乐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都适合学生。学校艺术节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选的歌曲都是情啊爱啊的,比如什么《死了都要爱》《不顾一切爱你》等等,还有一个女生煞有介事地演唱陶晶莹的《姐姐妹妹站起来》,什么“十个男人七个傻,八个呆,九个坏,还有一个人人爱”,像这样的歌曲在校园的舞台上是坚决不能上演的。

流行歌曲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着不同寻常的影响。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歌曲,在音乐课上介绍给学生,意义不仅仅是了解一首歌曲。比如说在抗洪救灾中创造的歌曲《为了谁》,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让世界充满爱》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朔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

三、不能让流行音乐独占我们的课堂

为了肯定学生的唱歌水平,我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都会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演唱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按照学号来表演,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时我忘记了让他们表演,直接进入主题上课,他们就会大声地提醒我:“老师,我们还没有表演节目呢!”看着他们那专注的表演和神采飞扬的眼神,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当代的学生太需要好的流行歌曲了。表演完了,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和需求,他们都会规规矩矩地学唱和欣赏课本上面的歌曲。所以我觉得这样不但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反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更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讨课本之外的音乐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的审美能力,享受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

但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能为了投学生所好就让流行音乐独占我们的课堂,因为流行音乐不是主流音乐,不能取代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地位。我有一段时期也消极地认为,既然学生不喜欢课本上面的歌曲,就教流行歌曲呗,自己也落得轻松。可是每当听到那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就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把它们介绍给学生,不能让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精髓在这一代枯竭。

流行音乐如果独占了音乐课堂,不利于学生全方面地获得音乐知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利于音乐的普及和发展。所以流行音乐进课堂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总之,我觉得流行音乐并非都是靡靡之音,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有选择性地将优秀的流行音乐带进我们的课堂,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和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定会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绽放出创新之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