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现综合实践课的实践性

作者: 聂德勇

摘 要:综合实践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 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65-001

我个人认为“实践性”应该是综合实践课区别于其他课型的显著特征,因此如何在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中体现实践性尤为重要。具体可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选题要让学生可及

有一位老师选择了“肉食植物”课题带领学生研究,试想,肉食植物一般生活在热带雨林,南京地区没有,学生不方便直接观察,只能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获得间接信息,这种选题只能让学生在间接的基础上再获得间接经验,这不太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反之,研究的植物范围在校园、在小区、在不远的公园、在附近的山上等,便于学生伸手可及,则更会便于学生的实践研究。

另外,选题切入口小也是便于学生进行实践研究的重要方面,试想,“校园里植物的研究”和“校园里植物叶子形态的研究”这两个课题哪个更便于学生研究呢?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小组可由玩伴组成

许多老师在上综合实践课时成立研究小组这个环节上,显现出两个问题:一是时间分配,不是为谁当组长争论不休占用大量时间,就是老师事先安排好平稳通过;二是分组的依据,大多数老师是按照选题相同的学生分在一组,因为问题相同,可能就志趣相同。我个人认为,综合实践课的中期,基本上是依靠学生课余时间自己探究,那么课余时间学生是独处还是与什么人一起玩,老师们考虑过吗?“问题相同”的学生就能凑到一起吗?平时都玩不到一起,能信服“别人”当自己的组长吗?不如就把平时课后能玩到一起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个小组中谁是组长、谁是组员、谁点子多、谁动手强、谁会些什么等等,其实早就默认了,依照平时在一起玩的关系,志趣较为统一,分工早已默契,自然共同的研究实践就能正常实施,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三、方法注重直观综合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发现许多学生和老师过多地依赖网络资料、图书资料、咨询专家等手段。我们不否认以上的方法是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中年级小学生,他们获得知识的认知特点还是比较直观的,况且从综合实践课上获得知识不是唯一和第一目标,教给学生如何主动地、科学地探究问题、获取知识才是重中之重,因此,观察、调查、实验、采集标本、收集统计等直观性、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方法才是学生惯用的主要方法,辅以网络资料查找、图书资料查阅、咨询专家等间接经验的获取,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让学生从小学会研究。

四、步骤应该具体明确

在综合实践课的起始课中,制定好课题的研究计划是很重要的工作,其中“研究步骤”这个环节处理不能笼统。其实开题之后实施研究工作主要依靠“研究步骤”的计划安排来进行,这个环节模糊不清,实践研究能清晰高效吗?研究计划在研究过程中是可以调整,但调整毕竟是不得已而为之,最好考虑周全,安排得具体明确,如几月几日、干什么事、什么人负责,哪一天开始、哪一天结束,这样便于学生中期操作,使得实践研究活动有序高效。

五、教学中离不开实物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起学生极大的研究兴趣是综合实践课的起始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实践研究能否持续开展的关键所在。现在的综合课课堂教学,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通过投影屏幕来展示相关的研究内容的,这对于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将大大影响。试想就“南京民俗研究”这一类课题,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出示一盏传统手工制作的兔子灯,所收到的激趣效果是用投影出示能比的吗?投影展示的手段不可少,但是如果完全依赖电脑投影起码对于综合实践课是不合适的,是不能体现实践性的,激发兴趣的效果也是有限的。起始课如此,中期阶段小结,后期成果展示,哪一个环节能离得开实物?因此,要上好综合实践课,体现实践性,适当地展示实物不可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