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主阅读”

作者: 叶爱萍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说过:“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指路的明星。”许多作家的成功经验证明,要想真正学好语文,单单依靠课堂学习是永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自主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87-001

“自主阅读”离开了老师的具体指导,要想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一、读思结合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读书和思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外“自主阅读”首先要选择自己感兴趣、读得懂的积极健康的读物,比如寓言、童话等趣味性比较强的故事,文质兼美的散文、诗歌、小说和一些科普读物。读书时要做到边读边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评析作品运用语言的精妙中学会写作方法。

二、读写结合

课外读物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而且还能提高写作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大诗人杜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阅读课上,我都要求学生每读完一本书,把书中优美的词句,漂亮的片段或篇章,一些有价值的数据、资料、知识等分类摘抄下来,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文学素养,也可以通过编提纲、写摘要、谈感想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抒写自己读书的收获和乐趣,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读背结合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虽然现在的教材中有许多名人名篇、优秀的段落要求背诵,但是这还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学校明文规定,高年级学生每学期背诵课文不少于60篇,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因材施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做到熟读成诵。小学是记忆的最佳时期,挑选名篇,多读多背,则必定为语言的积累、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终生受用的财富。这一方面,著名作家茅盾可以说是大家学习的楷模。长篇巨作《红楼梦》,他不仅可以做到熟读成诵,而且对书中的一些精彩段落还能做到倒背如流。他能成为万人景仰的语言大师,也就不足为奇了。实践证明,读书时只有做到熟读成诵,才能将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精、气、神,运用语言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