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与认识
作者: 胡国才摘 要:小学科学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科学的奥秘,同时,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团队意识、精神和道德的人才。
关键词:合作学习; 科学; 优越性;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092-001
一、合作学习的优势和现象分析
合作学习,能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或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交流形式,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信息源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懂得社会规范的道理,增强自信与自我表达的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现了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从个体上看,能较好地形成知识交换、能力互补、情感对话、智慧碰撞,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保持力度。在这里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懂得零碎的知识,而是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教学目标,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促使组内每个学生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为我们”而学习的强烈动机。如在教三年级上册《怎样加快溶解》时,我就采用了比赛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之下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符合人的“从众”生存自然属性和社会性活动特性及价值取向。但也发现,合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中效果并不理想,常常可以看到活动小组目标不明,缺乏计划性;时常出现优秀学生包办全部工作和学习任务,后进生当“观众”;有的小组效率很低,在规定时间内总无法完成任务;有的小组由于意见不统一使活动无法继续下去;还有的小组甚至会讨论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究起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1)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仅仅把它看作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使之流于形式;(2)合作学习的形式单一使学生不感兴趣;(3)没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如什么时候、什么样的问题最需要合作;对于该问题的合作需要多少时间;(4)缺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估。
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和科学指导
1.科学地分组分工
分组为学生合作提供前提。为了使组内集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要在组内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为了避免少数优等生主宰整个小组,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每个成员要明确活动中“角色”:如“主持人”“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并采取轮换制,可以定时间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地轮换,称其为“换岗锻炼”。
2.科学地指导合作学习
合作前,要求小组中同学间确定目标,明确分工,分步实施。合作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实践,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后,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认识到人多力量大,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并对下次合作产生新的向往。对于学生来说:(1)要学会倾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2)学会发言。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围绕中心话题发言,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要清晰,对别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3)学会帮助。帮助他人要热情耐心,要善于启发他人思考。
3.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合作学习
保证时间,开放空间,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二要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要有科学的准备
首先,要科学地准备好合作学习的内容主题。同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把这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并使之分层结构化。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或内容,让他们自主选择,为都能取得成功合作准备。
5.提供结构性教学材料
提前布置学生自备材料及材料要求;教师充分地准备好与主题或问题相关的实验器材,学具、图片、录像等,要让合作学习活动成为“有米之炊”。
6.要合理的评价
小组合作的学习重在学习过程。因此,学习评价要采取自我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只要对自己的某一方面满意,就是合作的成功。同时互评也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继续学习。
三、合作学习的注意点和实时调整
小组合作有效参与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参与的有效性,主要看参与对小组学习目标的价值和自我发展的价值实现的贡献。就个体而言,表现为面对学习情境入神、入境,这才是真正的、实质的有效参与。否则不可能实现深度合作和有效合作。
营建小组合作的心理基础和心理环境。开展小组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互益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有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感情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课堂教学不是一对一的对白,而是立体式、多层次的学习空间。只要我们在科学课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相信,合作学习必将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产生巨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