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低下成因调查报告
作者: 马张霞摘 要:近年来,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低下一直是学校及用人单位的困扰,笔者通过选取相城职教中心校在校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调查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并从外因和内因两个角度析其原因,意在为有效提高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提供现实数据分析。
关键词:中职生; 自我管理;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7-103-001
一、调查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选取苏州市相城职业教育中心校的部分在校生,对当前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病因”,从而为革除弊端,探求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策略提供参照。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被试概述
调查随机抽取了苏州市相城职业教育中心校的职一、职二、职三的部分在校生1392人为样本,收回有效问卷1308份,涉及的专业大类包括机电、电子信息、财经商贸、传媒艺术和旅游烹饪(宾馆、烹等,有效问卷分布如下:
三、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调查结果,当前农村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如下一些情况:
1.学生对现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不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现行中职学校管理学生的方式普遍感到不满意,他们提出学校一方面对学生的纪律管得过严,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思想管得过松。在管理体系上,以学校政教处为首的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协管的管理格局过于传统,宽松适度、积极引导的中职生自我管理环境氛围并未真正形成。
2.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现行中职关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践课程普遍感到不满意,他们认为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课程,在课程主干章节中关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部分所占分量不多。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体会不到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途径。
3.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学科渗透和能力培养不满意
学生普遍认为教师们在学科教学中并没有过多体现“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理念,课堂满堂灌和一言堂的现象较多,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动性教学方式并没有广泛采用,难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能力。
4.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不满意。
在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方面,学生认为学校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未将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与学业成绩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提升自我管理的必要激励。
四、产生原因分析
1.学校层面:管理模式变革尚未彻底
专制、封闭的教育管理体制严重制约、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中职学校还未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看作是关系学生未来发展和学校活力办学特色的大事来抓。学校无论在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组织形式和操作流程上,还是在构建中职生自我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课程设置上,或者是在建立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上都有待深入研究。
2.教师层面: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自主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然而在传统教育、应试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下的教师,一时很难摈弃旧观念的痼疾,面对基础极其薄弱的中职生,教师要么将学生视为不求上进,朽木不可雕的“另类”,慨叹、抱怨学生的被动、懒惰,进而忽略,甚至放弃教育职责,课堂教学采取听之任之,视而不见的错误做法;要么采取我讲我的,听不听随你的怠教状态。对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缺乏理念渗透和身践力行。
3.学生层面: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信心和尝试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受家庭影响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加上初中成绩不理想,长期居于班级考试末列,导致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丧失。同时,对于所学专业职业自豪感的匮乏和职业必要性的误解导致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缺少有效规划,加上学校缺少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平台,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面呈现出了缓慢增长或不增长的现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03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