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轻生原因和对策分析
作者: 季达成摘 要:分析大学生轻生事件的内因和外因,通过一系列措施,从精神上、心理上、物质上帮助牌处于轻生危机的学生,从而达到防止学生轻生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 轻生原因; 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10)7-120-002
2006年2月,四川某高校一名即将毕业的男生因未通过英语四级而跳楼身亡,结束了他四年的大学生活,也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近年来,大学生轻生事件触目惊心。2005年9月,西安某学院刚入学新生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跳楼身亡;2007年4月,湖南某学院因某生被怀疑偷窃,在宿舍上吊死亡;2008年3月,南京某学院学生因经济拮据,同时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跳楼身亡。一连串的大学生轻生事件,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独特的群体。
根据美国心理卫生协会提供的数据,自杀是15~24岁青年人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国内高校的自杀问题早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某些教授分析后发现,北京大学生自杀率在十万分之九至十万分之二十四之间,自杀死亡已占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61.38%。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风华正茂,是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希望。少数大学生走上绝路,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悲剧,对国家和社会也是极大的损失。开展大学生轻生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大学生个体的生命安全,维护家庭的完整和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大学生的轻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希望对高校大学生轻生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一、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的因素,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发生也不例外。
1.外在因素
学业压力 这是导致学生轻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成绩不如意。学业成就与期望相去甚远,导致学生产生厌世情绪。
就业压力 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求职时竞争激烈,寻找工作过程异常艰辛,而所找的工作可能与期望相差甚远,导致学生产生厌世情绪。
经济压力 目前经济困难学生占相当大比例。一些学生家境困难,经济压力过大。另外,与富裕学生共同学习及生活,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恋爱困境 大学生由于恋爱的观念、态度、方法上存在误区,一旦陷入恋爱困境,就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心理冲突,严重的甚至引发自杀行为。
2.内在因素
心理承受能力偏低 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心理缺乏一定的承受能力,在遇到问题觉得无法应对时,便可能出现轻生这种反常的行为。受人冷眼、受委屈、不被人理解、受到不公正待遇等看似极小的挫折,都有可能成为自杀诱因。
性格弱点 轻生者在人格特征和个性品质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现为内向、自卑、悲观、多疑、孤僻、偏激等。这些性格弱点很容易不自觉地放大事物的负面影响,削弱个体对挫折的抵抗力。
人际关系受挫 在进入大学这个准社会后,部分大学生对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缺乏一定的应对能力。一旦出现人际关系的困扰,没有很好的办法应对时,一些人可能采取偏激的做法。
消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大学生开始基本的独立生活之后,如果缺乏自制力,很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消极的生活方式很可能会令人变得情绪低迷,浑浑噩噩,最终产生轻生的念头。
精神障碍 自杀与精神障碍关系密切。国外报道,自杀者患精神障碍的比例相当高。在我国大学生轻生的案例中,多数有程度不同的精神障碍或心理异常问题,人格缺陷相当突出,严重的抑郁症容易引发自杀。精神障碍和人格缺陷是造成大学生轻生的内在素质根源,这一结论已被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
二、相关对策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
要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和心理调控的能力,提高整体心理素质,这是预防学生轻生的治本之策。
采取切实的措施,帮助处于危机状态的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消除危机的诱发源。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学校可为大学生提供健康情绪的表达机会,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以免破坏性地爆发;给大学生社会行为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免长期受到挫折和产生内心冲突;培养他们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教育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2.设立专门心理咨询机构,强化心理咨询服务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所,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心理上的困惑和障碍以及他们情感上的需求,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和解决矛盾。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热线。电话咨询方便及时,保密性强,易被接受,同时又可使学生在困惑的时候有诉说的机会,烦恼时有倾诉的地方。
3.关注自杀高危人群
一般认为,有以下行为表现者应作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引起密切关注: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或负性应激源,如学业失败、经济拮据、失恋等情况且个体承受能力较差者;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情绪长期抑郁低落,性格极端孤独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拒绝社会交往的学生;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对现实冷漠不满,对未来沮丧绝望,思维偏激,行为冲动,易走极端的人;直接或间接谈论与暗示自杀,有家属自杀史的人。
学校应筛选出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设置危机干预机构,对有轻生意念、企图、行为者及时进行干预,危机干预机构应包括院领导、系领导、学生处、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卫生所和学生会等,使处于轻生危机的学生能及时得到帮助。从轻生念头形成到轻生行为实施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如能对他们及时提供帮助可以防止轻生事件发生。
要切实从高校实际出发,为学生排忧解难。高校应在心理咨询服务以外,建立学生需要的其他相关服务系统,如就业指导机构、勤工俭学机构等,使学生的需要能及时得到满足;要特别关注家庭困难、个性内向、成长中有严重挫折的学生,使他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