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标成为跳动的音符

作者: 范士明

摘要:纵观我们中学英语教育,除了初一对音标进行考查以外,其他年级对音标已经不作太多要求。但是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说一口漂亮的英语已经成为一种需要,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语音的教与学已经成为中学英语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我试图从“同时学,反复练”、“多听读,常巩固”和“树信心,争上游”三个方面进行解决。

关键词:音标;教学;重要任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03-001

众所周知,语言有三个方面,即语音、语法和词汇。我国过去的英语教学,一向都重视词汇、语法而轻语音。然而,要学好英语,最首要的、根本的就是掌握语音。因为发音不对,单词的拼写就会有错误,语法就不符合规则。我认为语音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字母音标同时学,反复训练找规律

由于进入到初一的同学在小学阶段都已学过三年或更长时间的英语,他们已经对英语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而他们从小讲汉语,已形成一套牢固的汉语语音、语调的习惯。学习英语的过程需要形成一种新的语音习惯。新旧习惯容易产生矛盾,学生常常会无意识地将旧习惯带到英语学习之中,造成干扰,这就是负迁移作用(negative transfer)(桂灿昆,1985)。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英语与汉语的异同,找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再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汉语发音习惯的干扰,使已有的母语发音习惯对学习英语语音有促进作用,也就是正迁移作用(positive transfer)。

这时强化语音的认读,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阶段的教学要求不仅仅是认读,而且要求他们学会按音节拼读字母。当然是从简单的开始,例如“tr”读作“/tr/”,反之,如果一个单词中有/tr/这个音,那么这个单词中就应该有“tr”字母组合。一定要从辅音开始,因为元音的变化太复杂。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一种语言里有的音,在另一种语言里可能找不到和它相似的音,就是那些乍听起来很相似的音,也往往有些细微的而不容忽视的差别。如汉语的“u”不同于英语的[u][s]。因此,学习英语语音,必须时刻注意它不同于本族语的地方,不要用已经习惯了的本族语的音和语调来代替英语中相似的音和语调。

例如:“ir”字母组合,我们也可以将他置于改错中去训练,有同学会在默写时把“first”写成“frist”,通过反复对比“ir”和“ri”的读音,不仅这个单词不容易记错,而且可以对“ir”的读音起加强的作用。这个阶段可以给出大量的音标词,让学生先试着去拼读,也可以避免枯燥地重复读音标。

同时我们可以总结一些规律,比如:

让音标成为跳动的音符0

二、多听多读,常巩固

众所周知,学语言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创造一个说英语的环境呢?除了课堂四十五分钟多多地让学生们开口外,还要帮助他们在家中设计一定的语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借助录音机,我会要求学生们利用早晨起床、梳洗、吃饭的时间边做边听。

同时我会告诉他们这时并不需要刻意地去听、去模仿,只是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并且建议学生们看英文报纸、听广播、看英语节目、看英语电影、听英语讲座、读英语读物和写些英语短文等来增加接触的机会。同时人的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遗忘的。老师要做的是如何帮助学生将记忆力衰退的周期延缓。我们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探究规律性的知识,并通过课内外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加以巩固。泰兴市洋思中学的“验收”方法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经验。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提供给学生少有的语境;既让学得比较好的同学有巩固的机会,又让接受能力稍弱的同学有再次学习的可能。实践证明效果是显著的。当然,巩固的方法多种多样,还可以利用儿歌、表演、音乐剧等等。

三、树立信心,争上游

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自卑心理也较重。而且大部分性格比较内向,不太敢公开地、大胆地表达自己。如何帮助这一类型的同学过开口关,也是值得我们老师去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多关心、多鼓励、多爱护,尤其不能讽刺、讥笑,多表扬少批评。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这部分学生的时候,先要提出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让他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起码的信心后再逐步加深。课后,要经常和他们谈话,多多地激励,要给他们提供学法的指导,给他们必胜的信念。每个学生都有力争上游的愿望,怎样将这样的愿望变为现实?我认为教师应该在非智力因素上多下些工夫。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都是可以激发和利用的。动机是学习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学习的调节器;而意志是成才的关键因素。简单的从1分钟限时朗读、背书,进而到讲故事、演讲等多多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

总之,作为小学英语的延伸,初中的英语教学应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感性的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再以此作为起点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让语音成为跳动的音符,使学生能随其跳舞。

上一篇:
下一篇: 英语有效阅读教学之我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