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态语言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茌反修摘要: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归纳法、举例法、分析与综合法等科研方法,阐述了体态语言的含义、特点;及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和作用。
关键词:体态语言;中小学;体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38-001
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既应具有美的风韵,又应具有健的风度。这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才有号召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一、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而构成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态势,是语言的一种。
二、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特点
1 有意指向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技术、技能的传授总是通过有意的特定姿势、动作等各种身体姿态不断发出信息,这种信息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独特而巨大的作用。
2 体育学科性
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体态语言,它具有独立的学科特征。如何教会学生身体练习的方法,是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师运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
3 辅助讲解性
体育教师在传授技术、技能时,如果仅用口头讲解就会使动作显得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如果借助动作的示范来讲解,伴随语言行为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重视,增强口头语言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会使语言形象化,动作具体化。
三、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 运用体态语言来组织体育教学
体育课的教学常规不同于其他学科,很多教学常规都是要运用体态语言来实现。例如:集合站队时,老师做出按照高矮顺序站队的手势:当一个学生做出较好的动作时,教师带头鼓掌鼓励;在教学比赛中,教师通常用一些简单的手势作为比赛规则。
2 运用体态语言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模仿力极强的青少年,他们不但接受教师通过语言讲授所传播的思想、知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观察教师的动作获取各种练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体态语言将技术和技能信息传达、输送给了学生,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
3 运用体态语言突出体育课的重点
在体育教学中,对于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授课的内容,教师通常要重复利用体态语言进行突出,给学生的视觉以充分的刺激,在学生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使这种印象上升为感性认识,以使引起学生足够的模仿欲望。
4 运用体态语言了解体育教学效果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是单方面看教授的好坏,还要看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学得如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练习时的表情、神态、技术的规格,洞察学生练习的效果。如果学生练习时皱眉头、摇头、不愿意去练习,说明技术动作没有掌握;教与学已经脱节,教师应理智地做短暂的沉默,并灵活机智地调整原教学计划、进度和授课方式,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如果学生练习时聚精会神,说明学生掌握了技术动作。教师可以根据这两种教学效果进一步纠正学生的技术动作,直到完全掌握为止。所以说通过学生的体态语言可以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
5 运用体态语言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教师在课前所设想的教法和手段具有普遍指导性,但不可能预见到每个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学生在学习任何一个新技术动作时,肌肉运动感觉不完善、不敏锐、不定型,视觉系统和运动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配合地不协调,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分析活动的缺陷,不能准确分辨出身体姿态。所以练习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为纠正这些错误动作,教师往往要进行技术上的正误对比分析,利用体态语言模仿演示错误动作,使学生看到正误对比,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练习的正确技术得到强化。教师这类体态语言缩短了教学时间,收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6 运用体态语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不仅充当传声筒,还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形象完美、内涵丰富的人生导师。“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最崇拜的是老师,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模仿。没有丰富、协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一个优美的动作,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充满尊重的手势,犹如催发感情的高效酵母,胜过枯燥乏味的讲解,而没有这种体态语言就会使学生敬而远之,学生对老师就会存有疑惧,产生误解,必然阻碍运动技能的形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没有丰富的体态语言,就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就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感性认识,就不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就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效果,造成教学上的失败。
总之体态语言与语言传授两者都是传授新知、培育人才的手段。语言传授是课堂讲授中的主要手段,而体态语言则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和谐的课堂教学旋律,才能弹拨出教书育人的新乐章。没有丰富的、协调的体态语言,就不可能有融洽的、亲密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就不可能有生动的、感人的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