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激活课堂
作者: 谢利君摘要:在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最终使其形成持续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关键词:科学;课堂;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43-001
《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初中科学的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形成对自然的探究欲望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其实,激发学习欲望和兴趣,这不仅是科学学习的目标,更是科学课堂不可或缺的策略。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想方设法诱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科学课堂,将最终使其形成持续的探究欲望和兴趣。怎样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利用好奇心理,引起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在成才道路上,兴趣是起点,产生兴趣的直接原因就是好奇心。青少年正处在兴趣高峰的时期,碰到新鲜的事物总想知道为什么,探索其奥秘,但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又不能理解和解释。在旧知识和新需要的矛盾之中,好奇心产生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新知识从一开始就感到好奇而发生兴趣,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
我在上“燃烧和灭火”之前,先演示一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用镊子将一块纯棉手帕从烧杯中夹起,然后用酒精灯点燃,“手帕”便熊熊燃烧起来。片刻后,把手帕浸入到水中熄灭火焰,再拿出手帕展开,手帕完好无损,一点也没烧坏。学生看到这情景,惊呆了!我告诉学生,第一个烧杯内其实装的是酒精和水的混合液,手帕烧不坏和它有关。趁学生兴趣高涨之际,我把学生引人新知识的领域。学生带着好奇,学习主动又认真,效果很好。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因此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艺术化地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课堂学习。
在学习“水的净化”一课时,我创设了荒岛求生的问题情境:在某次意外中,我们漂到一座荒岛,要在荒岛上生存,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并用此作为整节课的主线,逐一串起了“水的重要性”“自然界中的水”“水的各种净化方法”等,其间用PPT辅助加强情境意识。整节课中,学生无论是讨论还是实验,始终兴致盎然,感同身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竞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将会大增。竞赛活动一般可以安排在教学巩固或复习阶段使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记得听一位年轻教师的复习课一“电与磁”,颇感惊喜。复习课若组织不好,将会上得枯燥,听得乏味。而年轻老师巧妙地用竞赛来组织整堂课,流程是这样的:引入新课一学生分组,宣布比赛程序及规则一进行第一赛程(必答题,涉及的是基础题部分)一进行第二赛程(抢答题,主要涉及实验题和综合题)。在年轻老师的积极调动下,学生的竞争欲被激起,复习课堂呈现出一派紧张、活泼的气氛,当铃响的时候,学生还不由得感叹了一句:怎么下课了?!
当然,竞赛不能太多太滥,要根据需要灵活组织,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避竞赛的不良影响。
四、解放学生双手,增强学习兴趣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仅有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比较肤浅。所以,课堂上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习兴趣。
我在引导学生研究“螺旋转动方向与气流之间的关系”时,就把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自己做过螺旋吹过螺旋后,才能发现两个方向(螺旋转动方向与气流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后的“空气的对流”实验,若是演示。借助烟雾来观察空气的流动,可见度不佳,也设计成学生实验。事实证明,这样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还在或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如利用矿泉水瓶可以做成过滤柱、可以做成测量肺活量的器材、可以做液体内部压强演示的实验、可以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水火箭的发射……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学习表现。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倾听,形成评价的基础。可采用口头表扬鼓励等方法。”教学中应对每个学生的每个正确回答、每个有意义的提问都报以热情洋溢的评价,如:“问题提得真好”“想法很独特”“表现真精彩”,如果学生表现一般,可用“可以的,继续努力”等肯定性的语言鼓励他们。总之。教师的表扬和激励性语言,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激活课堂,目的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是科学教学的开始,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第一步。但在激起学习兴趣以后,教师要注意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兴趣上升为志趣,学生才能自觉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