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中心理恐惧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作者: 同志平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消除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快乐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恐惧;原因;消除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67-001
一、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1 一些运动项目比较枯燥或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有些项目不像球类、游戏那样具有竞争性、娱乐性和观赏性。它们动作比较单调,练习方法和手段单一,练习过程枯燥无味,很难使学生产生兴趣。如耐力性运动项目,还有一些带有危险性的项目。
2 由于自身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完不成动作而引起的恐惧
有些学生身材矮小、肥胖和体弱等,他们在练习中很容易产生诸如:“我不可能完成”“这种动作对我来说太难了”等念头。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心理障碍。
3 学生以前失败经历的情境再现
学生在以往的练习中经历过失败,发生过危险的情形,再次练习时。失败的情景便会历历在目,令其产生一种身处危险之中或危险就要来临的感觉。
4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引起的恐惧,形成一种消极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动作,而是一下子就要求学生完成整个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技术动作的恐惧心理。
二、消除恐惧心理的方法
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之后,教师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战胜恐惧,顺利完成规定的练习项目。
1 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
一些学生之所以畏惧运动项目,这和他们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有很大关系。力量不足、缺乏速度、耐力、柔韧性、动作协调性差等等,这些身体素质上的缺陷会导致学生运动能力低下,从而使其对运动项目产生恐惧。鉴于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身体素质综合训练,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增强的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加强,为其练习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降低动作的难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战胜恐惧
成功的体验往往可以产生极大的心理暗示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改变动作结构的前提下,降低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有安全感,敢于尝试。同时,教师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些胆小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 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
3.1 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体育在帮助克服心理恐惧、提高心理素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在竞争性体育活动的特定环境中,学生的许多情感体验,例如: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如何对待成功与失败;如何对待个人和集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等等都表现得极其生动。具体和真实,其应答效应表现得非常鲜明及时,这种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和及时反馈,正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机会,及时、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对基础差的、胆小的、心理恐惧较重的学生,要更加关心体谅,热情帮助,使他们恐惧心理降到最低限度。
3.2 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现在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偏颇,从小过着“小皇帝”的生活,他们大多以我为中心,缺乏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心理承受力较差,遇到一些小挫折便会产生自卑,过多的责备自己,一味地认为自己太差劲,瞧不起自己,使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也随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特别保护他们地积极性,一方面要鼓励他们达到目标;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减轻他们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在可行的范围内取得一定的成功,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最终使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和失败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丧失斗志。只有那些能够不断超越和战胜自我,具有不屈不挠和顽强意志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
3.3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一位体育心理专家说过,体育比赛是展示人类竞争的最好方式,也是激发人们斗志的最好手段。因为体育比赛不仅是对身体和技能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心理意志品质的考验。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营造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竞争为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比赛,让那些胆怯的、心存恐惧的学生进行展示与表演,培养他们坚定勇敢,勇于挑战的性格。
4 准备活动充分,正确地保护和帮助,是减少和消除恐惧心理的良好条件
4.1 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和心肺功能,增强肌肉的血流量,使体温升高,促进新陈代谢,克服机能惰性。使人体由静止转入工作状态。充分的准备活动,不但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而且能减少和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利消除学生在练习时的心理恐惧。
4.2 正确的保护和帮助,能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对那些存在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也是一种有效的启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准备、有重点地做好保护与帮助,加强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特别是对那些缺乏勇气和顽强意志品质的学生,教师要亲自做好他们的保护与帮助或增加保护者,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恐惧心理,集中精力克服外部的困难。同时要善于把握时机,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
恐惧心理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虽说消除恐惧心理主要靠学生自己,但教师在其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动脑,刻苦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做到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逐步减少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