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园”的构建策略

作者: 李 斌

摘要:《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与合作伙伴。“家庭和幼儿园犹如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只有朝着一个方向行驶,才能到达预定的目标。”因此幼儿家长作为一种活资源、活教具,如果加以充分利用,可对幼儿园教育起到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家园”;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115-001

幼儿园要真正与家长携手走进幼儿园教育并非那么简单。我们发现,一方面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一定偏差,他们看重知识教育,忽视对幼儿个性、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有部分家长自己工作忙碌,把孩子交与爷爷奶奶照看,但是大部分老年人对现代幼儿教育知识了解甚少,只能满足幼儿的生活需要,对于幼儿的心理需求、学习需求则无法兼顾。具体表现:

一、现状的分析

1 对幼儿园教育认识不够

少数家长不重视幼儿教育,他们认为幼儿园教师就如同保姆,管好孩子的生活就行,对其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不关心,很少参加幼儿园针对家长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知识的掌握,对学儿歌、计算等教学活动感兴趣。在我班开展的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中,我们组织的“娃娃家游戏”“超市游戏”“小吃店游戏”“理发店游戏”等利于想象、利于创造、利于表现的活动,大多得不到他们的认同。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在家可以玩,对孩子学知识毫无帮助。其实他们根本不明白,3—6岁是幼儿个性培养的重要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的有效引导,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2 “隔代亲”影响幼儿的成长

不少老人对孙子孙女过分溺爱,百般迁就,从而使幼儿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里用餐时有的老人经常连哄带骗喂孩子吃;早晨送孩子来园时,有的老人会抱着孙子孙女直接把他们送到座位上;下午放学接孩子回家时,如果孩子要吃什么,有的老人就会给孩子买什么吃;虽然孩子任性、没礼貌,有的老人非但不批评还直夸奖孩子呢。

二、构建的策略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各年龄阶段特点,同时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园的教育工作方法。

1 强化管理工作

1.1 建立健全家访制度。一方面了解幼儿在家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行为特征等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平时家庭的教育方法等。在尊重、合作的基础上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并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或意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使家园协调一致,共同承担教育责任。

1.2 建立健全家园联系方式。公开班级里教师的电话号码,以便及时掌握幼儿的双向表现,加强家园沟通,密切合作,营造和谐的家园教育氛围,形成教育的一致性。

1.3 丰富“家长园地”。将每周工作目标、教育教学内容、卫生保健、家教指南等张贴其中,向家长宣传园内各项工作。

1.4 设计月报告单、建立家校路路通,和家长进行经常性的书面联系和沟通。将幼儿在园的学习、吃饭、健康、情绪等情况写在报告单上或者通过网页发给家长,让家长通过了解幼儿具体的发展状态来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1.5 精心准备、设计定期举行的“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亲子活动”。这些活动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体,并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而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同、欢迎。

1.6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教师和家长可针对同一问题,观察孩子在家庭和集体中的表现,通过文字、照片、作品等多种方式保存下来,共同放入孩子《幼儿成长档案》,更加全面立体地反映孩子的发展历程。

幼儿随着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他们的学习氛围和思维空间变得更加轻松和开阔。年轻的爸爸、妈妈不再勉强孩子进行“学习写字”“背诵诗歌”等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东西,而是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孩子喜欢的学习活动。

而老年家长通过“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亲子活动”“图书回家看活动”等形式,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逐渐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虽然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能很好地指导幼儿的学习,但他们也开始努力支持幼儿园的各种活动。

2 强化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是幼儿教育环境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合理、丰富多彩的环境是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每学期根据不同的主题活动要求提醒幼儿从家中带物品来园,师、幼及家长共同布置“三角”(自然角、饲养角、区角);并在家长园地新开辟“请关注”“感谢您”等栏目。在这些栏目中,对凡能配合教育的家长一一进行感谢,表扬。久而久之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提高,角色定位由被动转为主动,热情地让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这样,不但激发了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兴趣,也提高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3 强化精神环境

教师要给家长信心和鼓励。无论是晨间接待还是下午家长来园接孩子回家时,我们展现在家长面前的永远是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言语。我们努力营造温馨、平等、和谐的精神环境。让家长对老师产生信赖感。家访时,不管孩子的发展良好还是缓慢、表现突出还是不佳,我们首先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长处,肯定孩子的新进步,最后婉转地提出下一阶段孩子应该努力的方向。在谈及孩子的缺点时,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如果与家长很熟悉,可以说得直率一些。有些家长自尊心强,把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感到压力,教师就要特别注意方式,不要用“迟钝”“调皮”等字眼来形容孩子。这样,既使家长了解到孩子近期具体表现,也能欣然接受孩子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对家园教育充满信心。

通过我多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班幼儿的家长从一开始漠视家教转变到主动投入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来了;许多家长也从急功近利式地注重孩子学习结果转变到注重孩子学习过程中来,一些老年家长也从最初的溺爱娇惯孩子转变到愿意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中来。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对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也能积极支持了。

当然如何更好地与家长沟通交流,促进幼儿和家庭教育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合力,是一个永久的命题,它还需要我们长久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我们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更加和谐的家园教育,让每个孩子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