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研究
作者: 陈胜松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过程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检查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15-001
教学评价是以既定中学生体育教育课程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评定的过程。目的在于作出科学的、合理的判断,为促进教学改革和实现教学目标制定决策方案提供依据。
一、当前中学生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体育教学评价与中学体育教育目标脱节
在传统体育教学评价中,说是以增进健康为目标,却以一些无益于健康的体力极限指标影响了健康。评价仅仅用统一的运动成绩指标来衡量体育学习的结果,既不考虑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健康状况的改变情况,也很少考虑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习惯、情意表现及交往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体育教学评价中注重评价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评价学生的生理反应,而并不重视在多方面因素制约下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等非理性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这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2 评价方法选择上的片面性
评价的方法按评价标准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评价的类型按评价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和终绪性评价。目前我国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类型在评价标准和评价功能上所采用的依然是绝对评价和终结性平价,在类型的选择上比较单调贫乏。只有终绪性评价和过程胜评价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3 评价参与主体的单一性
评价主体是指具备一定评价技能,能够实际参加评价活动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学生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主要还是教师,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评价中去,这就造成了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主体的不完整。现在一些教师经常也会喊“以学生为主体”,可是一轮到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时,却忘了这一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很少会考虑让学生去搞什么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4 过分注重评价标准定量化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许多指标因素带有很强的模糊性,其精确性实在是说不清,如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的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情感意志的发展等,对于这些充满了很多内涵和外延不清的模糊概念的指标因素,都是体育课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是社会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体育课程教学评价领域的重要内容,却大都在评价体系中没有体现。如果一味地追求定量化指标而忽视这些在体育教学中很有意义、但难量化的定性化指标,显然,这样的指标体系是不完整的,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在某种意义上它还会使教师产生追求显性效应,忽视隐性效应的不良后果。
二、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改进方法
1 紧扣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教学评价要以增进学生健康的教学目标为指导,并为之服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不仅要注重评价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评价学生的生理反应,同时也要注重评价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习惯、情意表现及交往和合作能力等方面。
2 追求评价方法的多元性
我们应改变单纯的采用终结性评价,而是采取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种评价相互渗透,使整个评价活动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的动态之中。
3 创设评价主体的多维性
传统的教育评价注重他人评价。忽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们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由体育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让学生、家长及与学生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互动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并不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通过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又充分关注评价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反馈;重视评价后的改进,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重视评价后对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反馈调整,使之更为科学合理。
4 建设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教学评价标准要有质标、量标这两大基本组成要素。质标和量标是任何体育教学评价标准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组成部分。评价中采用什么标准取决于评价目的和对象的性质。定量评价的标准可以反映体育教学某些简单、明了的特点,适用于某些简单的教育现象,如用心律来反映运动量的大小。而定性价具有全面、深刻的特点,更适用于对复杂教学现象的评价。教学评价中要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根据具体评价的目的、内容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