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课堂入情入境

作者: 杨学华

摘要: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好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诗意盎然的课堂。结合教学实际,我尝试着从品味、体会诗情,营造氛围、创设诗境,进行想象、诱发诗心,彰显个性、享受诗意等方面让我的语文课堂入情入境。

关键词:诗情;诗意;诗心;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080-001

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之水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

一、全情品味,体会诗情

入选我们教材的课文大都选自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语言典范生动,教材选文把语文看成是一种精神的人文积淀,以语文点燃精神,以精神立人。一篇篇选文的熏陶和浸染,不仅仅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抚摸和触动,人格的净化和升华。因此,我们要努力开掘文本资源,促进生本对话,使师生在文本中诗意栖居。

1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必须先学生而学,先学生而揣摩、体验。教师自己首先是一个文本诗意的发现者,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所以教师要静下心来,潜心会文本,然后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领学生去亲近文本,去亲近人物,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如果教师自身情感准备不足,教师自己没有被美文陶醉,就不可能在课堂上情感自然外溢,教学精彩自然不可能生成。

2 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引导学生通过读、悟、辩、品、入等方式走进文本,品赏作品的动人情节,领略人物的品格、风采,感受艺术作品的完美形象,领会文章深蕴的思想意义,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放飞想象,诱发诗心

诗是需要想象的,诗意语文当然也是需要让学生想象的。然而,许多教师课堂预设得太多,导致课堂上过于关注教案,过于在乎课堂上表面的喧哗和热闹,忽视了生成资源的利用,缺失了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感悟。新课改指出语文课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多一些自由,为学生营造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细读课文,看看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各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当作小燕子、麻雀、小黄莺述说春雨落在草地、柳树上,洒在桃树、油菜花、蒲公英上的情景,在美的情境中想象春雨的可爱、美丽;让学生模仿课文写小诗:春雨洒在____________________,春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色的。这是在创造中生成,在生成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这样的教学诱发出儿童的灵感,流淌出儿童的智慧。

三、彰显个性,享受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引导学生按各自的理解去读文的过程变成学生个性化读文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领悟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尊重个性,彰显个性,鼓励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诠释发现,语文课堂上才能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境界。

支玉恒老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

段: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我的心里有点酸。

师:课文哪一段使你心里有点酸?你拿起书“酸酸地”读一读,通过读来表达你的感情。

生:“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师:谁还有不同的滋味?

生:我很无奈。

师:无奈?看来,酸、甜、苦、辣都不能表达你心中的这种滋味。哪一 段使你感到无奈?

生:还是这一段。

师:听听你是不是读得很无奈。生读。

师:面对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毁坏,他显得很无奈,我听出来了。我为他有对地球担心的这种心情而称赞他。但是,你也不要太悲观,可不能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呀!

(众笑)

师:谁还有别的滋味?

生:我心里不是滋味。

师:不是滋味,就是说酸、甜、苦、辣混在一起说不清是什么滋味。那么,你读一读,哪一段使你有如此感慨。生读。

生:我还有不同的滋味。我心里很寒。

师:“寒”,一般按中医中药来说,属于苦。

生:本来我们人类可以得到的更多,可是现在我们只得到了那么一小部分。

师:(风趣地)你嫌得到的少?(众笑)读一读,哪一段使你产生这种想法。

生:(动情地)假如地球是一位母亲,我们就是她的儿女。地球母亲辛辛苦苦把儿女抚养成人,儿女却伤害她的心,那么她的感觉肯定是苦的。(此时,学生的两眼溢满了泪水。)

支老师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用“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这个极具开放性而又能发挥个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课堂教学才表现得如此活力四射,多姿多彩,诗意盎然,学生才由此而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诗意与幸福!

如果我们的课堂师生心灵相通,学生妙语连珠,兴致高涨;教师怦然心动,神采飞扬,学生的想象放飞了,学生的灵性唤醒了,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生活的语文,让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韵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点拨恰到好处,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和谐诗意的语文课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