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尝试

作者: 吴启红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越是能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的学生,他们的数学素质提高就越快。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106-00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能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要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情境,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具有实用性、愉悦性的材料,时时处处引发学生的新奇、兴趣与疑问,是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引力,进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欲望。

例如,我在执教“几何初步知识整理和复习”时,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师从原来的旧房子搬进了宽敞的新房子。可是,我家的小金鱼也长大了,它们也需要搬了一个大鱼缸。今天老师想请六(1)班的学生来帮小金鱼设计几个新家好么?”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想主意,出点子。他们要用自己的智慧、爱心为小金鱼创造出一个个宽敞、美观、舒适的家。在这种宽松、愉悦、平等的氛围中,学生踊跃参与,积极为金鱼设计出各种形状的家。进而对几何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相关的计算,由于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学生自己设计的图形,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不仅能较好的掌握,而且能很快地运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的内容是从学生活动中生成出来的,现在学生又参与到其中练习,这就大大地激发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这节课的主人。

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学生的学习只有建立在充分的感性基础之上,教学才能扎实有效。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活动。因为小学生思维简单,形象直观,掌握知识比较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有意识设置问题情境,拓宽学生思路,变抽象的教学内容为能动的具体形象化的学习材料,把教学过程演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五年级数学有一条计算题,把一根长40厘米,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积木,锯成长度都是20厘米的两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审题后,紧锁眉头,苦思冥想,感到有困难。于是,我就把他们分成小组,引导他们操作学具,合作探索。经过同学们切、移、拼、讨论,计算结果很快出来了。大部分学生用5×5×2=50(平方厘米)这种快捷的方法解答。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合作交流,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静态数学知识动态化。

三、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暗示,给学生多一点主动参与的机会。为了保证学生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把学习过程创设成让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会听: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经常进行如下练习:①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②简单应用题,也有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列式解答。这样既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会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尽量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做出判断结果。

会想:教师要巧设疑问,激励、促进学生善于想,勤于思,更要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去动脑想问题,并且引导他们通过探索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会说: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说,尽量让学生多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说思维过程,说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效的把耳、目、脑、口等多种感官充分的利用起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会看了会想了会说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就自然提高了。

四、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引导其乐于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标准提倡“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让学生用他的方法学习数学等”。运用这些理念的关键我认为是让学生以自己学习方式主动、乐于去学习数学。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很成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定很恰当,但这肯定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动脑思考出来的,这也易于班上其他同学接受。也是乐于学习的一种表现。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练习了一道题:长方体游泳池的长、宽、高都已知道,求游泳池的容积和占地面积。学生练习后反馈时,发现有的学生把求占地面积错求成表面积。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占地面积”的意思,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有的学生说把一个长方体纸盒放在桌面上,和桌面接触的部分就相当于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有一同学站起来说,这时我鞋底占地面积就好比游泳池占地面积……学生分析直观、形象,赋予孩子的思维特点,也易于其他学生理解。再如:把三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练习,我行间巡视,发现有的同学直接列式解答;有的同学先操作学具,再列式解答;奇怪的是有一个同学伸出左手,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合并靠拢,思考后立即解答。交流时,我就请用左手操作的同学来分析自己的思考方法,全班同学听了,频频点头。尽管学生的比划、操作,有些不够完美,不合乎逻辑,但这种运用生活语言进行形象比喻的方法,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接受。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方位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发生、发展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