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猫钓鱼》小议科学教学提问

作者: 包华丽

摘要:教学提问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它是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大班语言活动《小猫钓鱼》的提问为例,针对当前日常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把握提问的原则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字:提问;科学教学提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114-001

一、科学教学提问的意义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高效的教学提问可以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启发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幼儿园教学提问的现状

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还存在着很多不足:1 教学提问过于封闭,难以引发深层次的话题。教者习惯用口头禅式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词汇来发问,幼儿可以不加思考地回答。2 教学提问形式单一,设计问题未经精心设计,往往浮于表面。凡是语言教学,欣赏故事后便在没有直观教具的情况下问:“你听到了什么?故事里面有谁?好不好听?”等等。3 提问没有紧扣教学的目的和教学重点去设计,不注意幼儿年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4 提问对象不能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喜欢请“能干”的幼儿回答,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个别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

三、科学教学提问的原则

教学提问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把教学提问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准备,针对以上现象,教者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提问的适合性

提问时要遵循适合性的原则,即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如:大班语言教学《小猫钓鱼》,教师出示挂图问:(I)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2)他们在做什么呢?(3)在什么地方呢?不难看出这组对大班幼儿太简单、过浅的提问使幼儿感到乏味。

2 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性

做任何事情都有目标,提问也是如此,教学提问不是为提问而提问,而是为教学目标服务。一堂课所有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提问解疑。

3 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

教师的提问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幼儿对新的概念的形成;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教师必须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易及难,多层设问,层层递进。如大班故事《小猫钓鱼》,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述内容后提出三个有层次的问题,首先提认知性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些什么?”(答案:小猫、猫妈妈);其次是理解性提问:“小猫和猫妈妈去干什么的?”“他们钓到鱼了吗,为什么?”等等;最后是提创造性问题:“如果你是猫妈妈你怎么做?”孩子们带着问题听完故事后都纷纷地举起了小手。

4 教学活动中注意提问要突出重点性

根据提问重点突出的原则,提问应围绕教学目标,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来设计。重点内容要反复设计提问,使幼儿能理解和掌握其内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解答相关问题打下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叙述性提问,如:“小猫是个怎样的孩子”;亦可以采用假设性提问,如:“如果小猫一心一意地钓鱼,将发生什么?”这样的提问能启发幼儿的想象,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扩散幼儿的思维能力;需要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时我们可以采用选择性提问,如:“在孙悟空、哪吒、黑猫警长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时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性提问,如:“猫妈妈和小猫有什么不同?”“你怎么知道三心二意就钓不着鱼呢?”不同的提问方式达到一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应给予一定时间,让幼儿的想象自由飞翔,并开展讨论和争论,得出答案后,再进一步引申道理,弄清问题的根源,从而使幼儿对一些较深的问题留下深刻印象。

5 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提问形式多样性

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同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互相穿插:独答式、齐答式,追问式及补正法等提问形式,否则,千篇一律的提问,很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心理失去新鲜感而分散注意力。

6 教学活动中提问注意灵活性

在与孩子谈话中,孩子的回答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稍不留神,教师的提问就会出现“跑题”的现象,很容易导致活动目标的偏离。一位青年教师在组织《小猫钓鱼》活动中,一个孩子描述“一天早上,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老师不假思索地追问:“还可能是干什么去的?”孩子们的回答“散步、春游”等等。结果使整堂活动都游离了活动目标。老师很机灵地忽略了幼儿的答案:“哦,看到它们带着钓鱼竿呢,一定是去钓鱼的,看看它们钓到没有?如此提问,既保护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活动有节奏地进行,完成了活动目标。

7 教学活动中提问注意兴趣性

再如,《小猫钓鱼》,教师在说到蜻蜒飞来了小猫怎么做的?蝴蝶飞来了小猫怎么做的?孩子可有兴趣了。突然,老师问到“又有谁来了小猫怎么做的呢?”“还有谁呢?”后面还是“还有呢?”几个“还有呢”问完以后,课堂气氛冷却了下来,孩子们也蔫了。后面本来还有续编故事的部分,但是孩子已经没有兴趣,故事没有续编下去,这节课草草地结束了。如果老师换一种提问方式,如“小猫还是没有钓到鱼,又是怎么回事呢?请你想一想。”“你想变成什么小动物去找小猫?”孩子不是更有兴趣吗?总比几个“还有呢?”效果来得好,

总之教师课堂提问应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难易适度、灵活多样为原则,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