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剧的发展

作者: 高 静

摘要:京剧再次崛起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是可行的,但是,比理论和实际更重要的是思维。要想对京剧进行彻底的改革。就必须在一个与时俱进的思维下才能进行。

关键词:京剧未来;培养人才;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9-116-001

京剧理论家刘连群说,越是科技发达、经济走向全球化,一个国家就越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京剧的未来。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戏曲的一部分,她是一门综合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文学、建筑、美术等。但因为京剧的节奏唱腔太过缓慢了,虽然这是它的独特之处,却也成为了它的缺点。可见京剧已不适宜时代的要求。所以,时代既然能孕育出一个新民乐,就一定也能孕育出一个新京剧。

一、中国京剧音乐创作现状

新时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京剧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从1990年底举办“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至1994年底举办“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到连续举办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京剧艺术深厚的传统得到传承,新剧目的创作数量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涌现了一些优秀剧目。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近十年来,新剧目创作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却始终处在量变之中。中国京剧院著名作曲家张建明认为,这些年来,京剧艺术尽管有一些革新创造,但并未达到质的飞跃,还缺乏能代表这个时代,并且有脍炙人口的唱段可流传的经典剧目。正确地认识当前京剧音乐的创作现状,针对创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于促进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二、传承经典,创新发展

京剧艺术传统应包括整个发展历程中各阶段艺术实践的成功经验,既有老传统也有新传统。京剧音乐的发展正是在遵循旧传统与创造新传统中,不断递进,追随时代前进,永不消歇。

关于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话题,作曲家们的发言似乎更带有可操作性。曾参加京剧《智取威虎山》《曹操与杨修》等剧目音乐创作的上海京剧院作曲家高一鸣,从多年创作实践中悟出,我们恰恰是对传统认识不足,往往在还不了解时,轻易否定或扔掉了传统中最宝贵的东西。参加过京剧《沙家浜》作曲并在近几年有新作的北京京剧院作曲家陆松龄对继承与创新更有切身体会。他认为,京剧唱腔写作中,抒情的运腔大有可创新的余地。既要遵循规律依字行腔,又可在文学句逗与音乐句逗间求得变化的统一。他还指出,新编剧目与传统戏音乐风格的截然不同,在于它们的唱词语言不同。相应的音乐语言、节奏,也要适应时代语言、节奏的要求去突破。要打破旧框框,大胆吸收同时代其他艺术品种的精华,来充实本剧种的音乐。但吸收外来因素时,又要时刻把握住本剧种的音乐特色。北京市京剧院朱绍玉是一位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作曲家,他认为:戏曲音乐的发展,应随着时代审美心理而变化。近年来黄梅戏、越剧这些地方剧种广受欢迎,表明了时代的审美需求。京剧创作剧目中不能没有实验性的、更能让年轻人接受的剧目,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要研究观众心理,京剧的发展,不能拒绝青年观众。成功的戏曲音乐作品必然是新与老的对立统一体。老,即传统剧种风格和传统神韵的根;新,即作品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情感和时代气息。新与老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戏曲音乐作品独特的个性和品格。新与老的结合中“度”的把握,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但好作品必定具有新意。近年来,戏歌的出现和京胡等戏曲器乐独奏音乐会的出现,表现了现代戏曲音乐创作活动的多方位发展态势。戏曲音乐走向音乐厅和广播电视等多重空间,让人们看到中国戏曲中潜藏的丰厚音乐资源。东方歌舞团作曲家赵石军,近年为京剧音乐交响化做过不少探索,他认为,京剧音乐创作可以有多种思维,可在调式交替、调性暂离等多种探索中开拓思路,并在建立立体思维的同时,尝试京剧音乐创作的多种可能性。此外,京剧的发展,还是要走出国门。其实对于外国,中国的文化还是有吸引力的,但真正了解京剧的却是少之又少。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印度。印度的歌曲、舞蹈大家都很喜欢,印度在国外的知名度也是很高的,因为有很多传授艺人都走到世界各地去,并在当地传播。

三、培养人才,京剧的未来

对于京剧创作人才来说,编剧、导演、舞台美术等方面虽然都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但音乐创作人才的短缺显得更加严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培养的作曲人才,现在成为了支撑当代京剧音乐创作的支柱力量,但他们大都年届花甲,甚至有的已逾古稀。京剧的演职员在日渐稀少,老的退了,新的不易培养上来。一些中青年则心猿意马,有的干脆改投其他门类,其中有良心的还会标榜一下自己是“两栖”“三栖”什么的,声称自己没忘京剧。还有许多则随着那不景气的剧团解散而集体退出了京剧界。

京剧的观众在日渐稀少。尽管某些地方搞振兴京剧的汇演时,剧场上还能稀稀拉拉坐着一些,但那多半是一些出于希望京剧振兴起来的道义感而来捧场的,这已离开了纯欣赏者的意义;还有不少是持免费的“赠票”“指导票”“观摩票”入场,甚至抱着“不看白不看”之类心理坐在台前的特殊观众,也已离开了纯欣赏者的意义。环顾四野,放眼搜索,三十至四十岁年富力强的接班人,更是寥若晨星。卓有成就作曲家的年龄老化,中年作曲人才的断档,青年人才的不断流失,戏曲学院作曲专业的生源不容乐观。京剧音乐博大精深,积淀丰厚,作曲者首先需要吃透传统。不仅要熟悉不同声腔、曲牌、板式、调式等京剧的基本程式,还应了解不同行当、不同流派唱腔的风格,以及不同演员的艺术个性;传统京剧的各种锣鼓经也必须烂熟于心。与此同时,作曲者还必须掌握现代作曲技巧,具备高度综合的能力。因此,培养一个合格的京剧作曲人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