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趣\环境\责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 张先锦摘 要: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阶段的生活习惯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在众多的因素中,兴趣是第一位的,再有良好的环境,最后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来。他就会做任何事情,直至到最后,并且不会对社会有任何的危害。
关键词:兴趣;环境;责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34-001
一、兴趣
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对篮球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篮球场上;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口中常常流出歌曲的声调;对绘画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身边常常有自己的画作呈现出来。真应了那句老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或者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他们的认真、细致的劲头,教文化课的老师或者班主任经常会说,你把那劲头的三分之一用在学习上,你的成绩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真不知道你来学校是干什么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方法千千万万、不胜枚举,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1.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她当作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在魏书生的讲座中有向监狱警察学习的内容:人格上尊重,情感上互动,生活上助用。经常找学生聊天、谈心,探讨他们的业余爱好,兴趣偏向,为尊重他们做思想、行动上的准备。2.区分他们兴趣爱好与学习环境的适宜程度。例如,有的同学,喜欢玩电脑游戏和喜欢看小说,在他,她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而在课堂上无事生非时,就只能选择让他/她看小说了。而不能死缠烂打地要求他的成绩了。3.尊重他的兴趣时,还要提出一定的要求。看小说变成抄小说。下课时,必须出去玩会儿。4.经常性地检查他的抄的东西。鼓励他的字写得比以前有进步了。5.换一种眼光,看他的行为习惯。在教室里不学习,而能按时进入班级,这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和韧性。一个人在学校的日子只不过是他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二、环境
有兴趣故然好,而有的同学对一切都很淡然,这就需要一个一以贯之的环境了。古时候,“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家喻户晓。那就是注重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社区环境、学校环境、班级环境、家庭环境、伙伴环境、内心环境等。
社会环境的事过境迁,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例如,文化大革命时代,学生的思想是什么样的?恢复高考后,学生的思想状况又是什么样的;在户口能确定工作时,多少农村的学生为了户口的改变,头悬梁,锥刺股地苦学,或去部队当兵。改革开放的今天,城市里的人和农村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又怎样呢?城市的人在各个方面培养孩子,让他们有一技之长,从幼儿园就开始选择,时髦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步输,步步输”。而农村的孩子和大人的想法是:学习不好,还可以去打工,读大学,最后还不是打工。可他们不知道,大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小学毕业生在社会上找工作的起点是完全不一样的。用教育部的一位官员的话说:大学生,工作不好找;不是大学生,工作更难找。
社区环境的不同,古已有之,俗话说“鱼出一湾,鳖出一滩”,现在的购房户既要看小区的自然环境,又要看小区的人文环境,还要看小区的周边环境,例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警察机构、休闲场所。
学校环境,更是重中之重。风卷全国各地的择校热,便是最好的证明。农村的学生,想方设法要进城去读书,小县城的学生拼命地往市区、省区的学校里挤。苏南的中学到苏北来招尖子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女儿,我该怎么爱你》的主人公求学阶段的剧情,便是突出的例证。这样的学校环境的吸引力便改变了学校的平等竞争。形成名校更名,两极分化,领导还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班级环境的内容,涉及到班主任是否严厉,负责任,任课老师是否严厉,不苟言笑,使学生有一种先天的畏惧感。或者正相反。而魏书生的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环境是人间天堂,遥不可及的。部分家长及部分学生也许喜欢这样的老师,但这注重的是环境对孩子的约束,而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我要学习!”。
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孩子最早的影响源之一。不在于物质方面的好坏,更主要的是精神方面的作用。喜欢赌博的家庭环境,孩子的这些方面的特长发展的非常快;勤劳、刻苦、守纪、朴素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影响是非常的大;商人家庭的环境,孩子的商业意识非常地明显;官员家庭的环境,孩子的这方面能力非常地突出。
伙伴环境是说孩子的非常要好的差不多同龄的孩子的互相影响。经常听到的“我的孩子非常地乖,就是被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带坏的!”常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段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孩子伙伴的考察,做父母的要慎之又慎。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非常良好的伙伴环境。
三、责任
责任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应该且有能力完成的事情。责任和义务是一对同义词。义务和权利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里,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胎儿在娘肚子里的活动是他的责任;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他的义务;幼儿的正确的排泄方式的训练习得是他的责任;儿童的正确饮食的习惯养成是他的义务;少年的学习教育是他的责任;青年的社会融会是他的义务。中年的家庭重担是他的责任;老年的重新定位是他的义务。欢乐的地方不能悲伤;悲伤的地方不能欢乐;热闹的地方不应该冷场;安静的地方不应该吵闹。这都是责任的要求。
一个人在不自觉和自觉的状态转换中,在外界压力和自己内律的转化中,在不习惯到习惯的养成中,责任意识在不断地增强,责任意识越来越强的人,越容易接近成功。
但是,它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获得的,需要在兴趣、环境的不断刺激下,责任意识才会不断地增强;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磨练,特别是做自己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情。在苦中寻找人生的真谛和乐趣。看到和感觉的责任高于一切,才能让自己感觉自己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