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初一英语教学的妙招

作者: 邱 红

摘 要:初一英语的教学很重要,因为这一年是英语教学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负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双重任务,很多工作从这时抓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妙招;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43-001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都认可初三教学尤其关键,于是到了这一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从各方面着手,大力备战中考。仔细想来,你会觉得初一的教学更为重要,因为这一年是英语教学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负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双重任务,很多工作从这时抓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结合教学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一、在思想上帮助学生克服失宠心理。树立竞争意识

我们知道,由小学进入初中,实际上是经历了一次知识和能力的历练,进入初一,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一些学生便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不再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喜欢,甚至更多学生离开了父母住堂到学校,加上自理能力差,学习成绩上不去,他们变得郁郁寡欢,学习兴趣也逐渐减弱。所以,初一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加大感情投入与学生接触、沟通交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每位同学的闪光点,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以确保初一教学的平稳过渡。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是外语教学的基础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是一个新的转折点,为了让初一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初中的英语教学,教师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那么在外语学习中究竟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1.养成每天进行朗读的习惯

语言不是寂静的字符,而是有声的艺术,学习外语一定要多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道出了朗读的意义。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早晨、英语课上、钻人数理化迷宫的间隙等都是朗读的好时机。朗读时要力求准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切不可有口无心。读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课文、原著或改写的原著,精彩句段要熟读成诵。

2.养成勤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充分道出了勤记的重要性。上课时记下一些语言点、语法点,以便课后复习,若有不懂,可及时询问。课外,记一些谚语、名句,作为朗读的材料,也可记下一些生词,以便常常翻看。这样日积月累,就会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也可记日记或周记,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每位初中生都应备有一本语法书、一本双解词典(如《现代牛津双解词典》),以便在学习中随时查阅。一定要让学生改掉稍有不懂就问老师或同学的不良习惯,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自己的疑惑,并在此基础上再听老师指导,就能加深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查阅工具书,还可以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4.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囿于课内,就英语这门工具性基础学科来说范围太窄。没有大量的高质量的输入,就没有良好输出;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有扎实的知识。因此,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在词典、语法书的帮助下,老师应经常性地指导学生阅读适宜的英文报刊杂志,这样可以使他们开阔视野,丰富想象,了解最新的信息,接受新鲜思想,吸取丰富的词汇、语法、英语特有的表达法、习惯用法、社会文化背景等知识,大大增加知识储备。有了充足的输入,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三、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是外语教学的必要手段

我们知道,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动机问题,只是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稳定,有的易变;有的简单,有的多元;有的好,有的坏等等性质不同罢了。而所谓成就动机,就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过来的一种动机。实际上,生活中的每个人无论是工作或学习总是希望自己成功,不愿失败。因此,教师对学生要经常性地畅谈理想,列举一些知名人士外语学得好的实例,使他们感到学好外语有一种成就感,感到学习外语前途无量。除了鼓励教师还应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体验成就感。

四、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成才的起点,也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如把学生产生的短暂兴趣渐渐引向稳定的兴趣,并经此转化为动机,往往能推动学生满怀乐趣地去学习英语。所以要让学生觉得上英语课很有意思,很有趣,以多种形式组织英语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英语老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件,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有趣的、惹人探求的情境之中,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课后也应相应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英语角、举办英语讲座、组织英语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单词接龙竞赛、英语作文竞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等等),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五、明确目标。乐于实践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懒惰,有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积累,有了长期的听说和阅读训练,不等于具备了英语思维能力。语言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交际性,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形成要靠大量的语言实践。多实践练习,才会熟能生巧,能力才会提高。教师可以制定计划和目标,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各种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练习(如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分辨能力,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逐渐地掌握解题思路和学习技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