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要突出“六个一”
作者: 胡 伟摘 要:由小学到中学是学习的一个大转折点,他们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新的同学等等样样感到新鲜,对新的学期充满新的希望,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中学数学学习并为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认真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使学生取得成功。
关键词:初一数学;转折点;“六个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44-001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
印象很重要,有时能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对于心理不成熟的初一学生来说,尤其是这样。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丰富,给学生的感觉和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难、有易、有繁、有简,有的完善和谐,有的五彩缤纷,有的枯燥无味。如何才能使学生对各部分的内容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是一个长期的、值得研究的课题。苏联教育学家奥加涅相在《中学数学教学法》中写道:“一个有创见的教师比教科书的作者看得远多了,在解某道题的过程中他能提示和实现的功能要比预想的宽广得多(或者有益的多)。”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发掘、提炼、加工、消化等处理,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生动体现。教师不能捆在教材上照本宣科,而应大胆地独立地在教材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播下知识的、思维的、能力的种子,培养出科学的幼苗和智慧的花朵。要让学生感到数学是伟大的、优美的、广泛的、有趣的,使数学成为他们成材的催化剂,而不是负担和魔鬼。
二、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思考与活动的空间
初一学生年龄小,且好动,注意力集中不够持久。因此,教学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且不乏幽默;重视启发诱导,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材特点,分别采用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边讲边练等讲练结合的方法。防止一言堂、满堂灌;尽量多提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合理安排教材,一般地说,与旧知识联系较少且教师不讲学生难以理解的新知识宜先讲后练,以防学生片面理解概念,对学生造成负面迁移,如绝对值的概念、相反数的概念、幂的运算法则等;与旧知识联系较多的内容,教师只须在重点和关键的地方给予讲解,学生就能够掌握的新知识,宜先练后讲,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数式的化简等。
三、搞好衔接工作,给学生一个平缓的知识过渡
从小学到中学,数学有两个飞跃:一是建立有理数的概念;二是用字母表示数,用代数式表示关系。比起小学数字运算,它们要复杂抽象得多,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思维过渡,要求教师在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不失时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概念的引入尽量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例如:从温度计、公路里程牌、水位刻标等引入数轴。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应多列举大量的题型,指出各种等量关系的运用方式,使学生能识别这种关系在题中的状态与存在方式。
四、加强学习辅导。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求学生能认真预习和复习。预习时可以提前给出一个提纲,例如讲有理数的运算之前,可让学生复习小学四则运算的顺序;同时预习有理数运算法则并思考这个法则与小学四则运算有何异同,上课时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教与学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后及时复习所讲内容。教师要通过提问和检查的方式来督促学生的预习与复习,以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
其次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课本。课堂上要留有一定时间指导学生看书,提出内容的关键、符号的意义和图形的构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阅读符号与图形的能力,以逐步培养他们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五、认真讲评作业,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初一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在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要正确对待,切不可靠讽刺、挖苦,也不能靠一道题罚做十遍来加深印象,以免对他们心理造成伤害。一定要弄清原因,对症下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特别是后进生更要给以爱护和鼓励。有些学生是粗心大意致错,要指出做作业要认真仔细、规范,书写要一丝不苟,并指出哪些同学作业做得好,让他们学有目标;有的学生对理解有偏差,这就要求他们在做作业之前养成先阅读课本,把握内容然后开始做作业的习惯。
六、不断归纳总结,给学生一个台理的认知结构
初一学生的归纳意识、整体意识差,知识结构松散,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要教给学生如何归纳知识,形成体系,使知识网络化。开始可引导学生先归纳小学数学知识、一节课的内容、一个概念在本章节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先逐步建构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到的知识信息能有条理地存储在大脑中,使存取通道畅通,联想储备丰富。
总之,初一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对外部环境抵御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控能力等都不及高年级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有针对性,要认真备课,深入了解学生,化一切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点燃学生的热情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学习上的每一点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向上的动力,使我们的数学真正成为大众数学,为大众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