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思考

作者: 王培良

摘 要:立足江苏新课改、新高考要求,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应立足增效减负、素质教育、时代性、知识性、应用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46-001

高中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作为承担时代特征鲜明、思想性极强的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理应站在课改的前列,从课堂教学设计做起。以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设计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下是本人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及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同行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体会到的几种设计手段。

一、创设情境,开展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诱发学生的情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是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真正减轻学习的负担。

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教学内容,使学习效果水到渠成。例如,在讲解《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关于“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这一内容时,我给同学们念了一段《孟子》的格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这段格言,激发学生思考并得出共鸣: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二、创设环境,探索开放式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要求突破教材的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思考,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方说教,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走出课堂,实现空问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开放的环境,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此,探索用开放题作为载体,来承载开放式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设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在讲如何选择正确的家庭投资理财方式时,针对学生中很多家长购买了股票、债券或商业保险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当一回家长,谈一谈:假如你有10万元你打算如何花,每人设计一份“家庭投资理财的计划”。把教材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眼去看,用头脑去思考,培养了他们的主体意识,锻炼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接触现实生活,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知识,增长社会知识,提高观察力、分析力、探索力,拓展学生的潜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三、创设意境,设计探究式教学

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因此,设计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是否合理、科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又要有梯度。另外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而后思,思而后疑,疑而后证”,只有存在问题,才能使学生不满足现状,投身于探究活动之中。

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第七课“要注重社会公平”时,我向学生展示了这样一段材料:有七个人住在一起,他们每天都要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一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天。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再后来,大家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最后分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有个人出个主意: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个人都尽量将粥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最后,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之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思考题: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产生了不同的风气。这给我们在处理社会公平方面提供了什么样的启示?

对于以上问题,教师要先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进行思考,积极思辨。然后在学生独立探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遗留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换见解,使同学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讨论中搜集普遍性的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开拓解题的思路,鼓励每一位同学发表高见,尤其要注意引导平时不善言辞的同学谈出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融洽、愉快、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要善于使用鼓励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平和的语气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的压抑和强制,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新课程改革为实现教学改革和培养人才设计了宏伟蓝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作为联系课程与学生纽带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百色教育网

[2]中学学科网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