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
作者: 沈正斌摘 要:如果把优等生看作是怒放的鲜花,那么学困生就是含苞待放的花朵。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是立刻可以转化的,需要每一位教师有耐心、爱心、信心、慧心,创造条件去浇灌,给他们雨露,给他们阳光,以改过去他们落后的面貌,让他们也会在素质教育的这片花海中怒放争艳。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
中图分类号:G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45-001
在现实中,哪个学校都有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不思进取品德差,不爱读书学习差,自由散慢纪律差,不服说教行为差,满嘴脏话语言差,自暴自弃信心差……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不喜欢,同学看不起,家长说他没出息,有人称这些人是“出了炉的渣——废物”。如何转化这些学生,往往令我们束手无策。
苏霍姆林斯基也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形成“学困生”的原因大同小异,但又有千差万别,所以转化学困生之前有必要深入地、细致地调查摸底,然后全面细致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抓其症结所在,进一步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帮助,使他们转变过来。在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态度,关键是感化,目的是转化。学困生的转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尊重人格,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
学困生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学困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主要有以下体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学困生的教育中,仅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对学困生要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应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学困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用爱心融化学困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改进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
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尖子吃不饱,慢生吃不了”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教学实践证明,每一个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未解决,又加上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分化点,这些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就造成学习化学成绩差。这第一个知识分化点是一个最可怕的开端,它不仅联系到有联系的后继课程,更严重的是挫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当然,知识分化点的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的教学问题,需诸多的因素合理组合。知识分化点有比较陡的坡度,因此,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接受状态,要善于为他们爬坡增设阶梯;另一方面,对分化点的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精心安排,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程度和密度上,都要比教其他部分下更大的工夫。如可采用形象演示、分析对比、分散难点、放慢速度等方法,使学生既做到了深刻理解,又会灵活应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配合市区教研室的新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既促进优生能力的发展,又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跟踪反馈,巩固提高
中学生处于十五六岁的年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形成期间,他们既想自立又不能完全离开教师的引导,否则就会出偏差。有些学困生的心智水平与生理发展没有同步,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对他们稍微放松,学习就会掉队。因此,平时作业错题严格要求订正,一遍不对二遍,甚至三遍,直到正确掌握,磨炼其意志,抓反复,反复抓,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大部分学困生来说,要想一两个月或辅导三五次就能使成绩有很大的提高是困难的,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春风化雨。因此,需要教师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督促和鼓励他们,肯定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寻找亮点,增强信心,保持激情和兴趣,稳步前进。
转化学困生,教师应该有一颗恒心,要经常深入学生,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对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开导和鼓励,使他们的学习步入正常轨道。但由于学习困难的“慢”生毕竟对知识理解及运用能力比其他同学偏低,学习成绩常出现波动性的变化,很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还需要经常另开小炉灶,加强对他们的辅导,适当增加适合学生实际的试题或辅导资料,强化训练,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促使他们进入成功的起点和终点,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如果把优等生看作是怒放的鲜花,那么学困生就是含苞待放的花朵,如果教育工作者都能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热情地善待每一位学困生,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差的真正症结,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以改过去落后的面貌,创造条件去浇灌,给他们雨露,给他们阳光,他们也会在素质教育的这片花海中怒放争艳。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7月北京第1版
[4]孙云晓著.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新华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