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探究式学习尝试
作者: 鲍 玲摘 要:文章从高中音乐鉴赏课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有利于提升高中音乐课的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探究型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60-001
当今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一种“注入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学生对音乐作品长时间的倾听之后(或之前),紧接着就是介绍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内容形象、情感情绪等;而后分析作品的题材、曲式结构,教师在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时完全没有估计学生的感受。这种自我的“教”与被动的“学”不免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体:学生对教材所涉及的音乐作品失去兴趣,对音乐教师失去兴趣,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
其实,在各种新科技层出不穷的背景下,现在的高中生对音乐的热情并未减弱,他们中的很多都已经配备了电脑以及MP3ipod等电子产品,或流行或古典的音乐视听资料早已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给音乐鉴赏教学向课外延伸提供了深厚的基础,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教学任务相对比较紧张,要是能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即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完成探究性学习的任务,又能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岂不是两全其美,相得益彰。笔者在学习总结同行经验的基础上,对音乐鉴赏课进行了种种尝试,现略作总结,以与同行探讨。
一、音乐鉴赏课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1.音乐鉴赏的多元化
艺术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的在于在艺术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关怀,改革后的音乐鉴赏教材已经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格局,淡化了知识技能,强调了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强调了学科与人文主义相结合,音乐鉴赏已经不再单纯地关注音乐本身,而演变成了一种多元文化的结合,而多元化、综合型的学科体系正好可以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更值得一提的是,某些教材相关章节的标题与内容,本身就可以当作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比如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生”、“京剧大师梅兰芳”、“贝多芬”等章节,本身就可以直接转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备选课题;相关内容在拓展与延伸后还可以产生其他一些小课题:如“音乐与人的健康”、“音乐作品音响载体的历史演变”等等。
2.音乐资源的网络化
音乐艺术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产物,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又促进着音乐艺术的发展,为音乐艺术的实践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无比广阔空间和平台。特别是在今天,飞速发展的电子和微电脑技术给传统的音乐欣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学生已经可以完全脱离课堂,完全脱离那些庞大的视听设备而获得各式各样的音乐体验。在这样的世界大环境下,传统的课堂音乐欣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听赏需求。他们可以直接点击音乐网站,从网上下载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作品,并通过随身携带的MD、MP3播放机自由自在地欣赏;有条件者,甚至还可以把家里的电脑与高级现代音响直接接驳,获得比音乐课上更好的视听效果。不仅如此,学生通过这些手段获得的音乐资源要比在课堂上获得的多得多,而这些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正是我们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条件。
二、音乐鉴赏课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
1.依托教材体系、努力拓展创新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最典型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所以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内容和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大胆加以拓展与延伸,大胆地创新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对音乐作品的听赏实践,对与之相关的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各种现象加以探究与思考。如在“音乐与人生”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分析教材上小短文给我们的启示,得出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启示后,再根据这些启示制定自己探究的小课题,这个过程可以与学生一起研讨,当堂公布。比如“音乐是如何美化生活的”“音乐智能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人们如何通过音乐来认识世界”等,学生自行分组、自行选题、深入探究。课堂充满了活力,每个学生都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探究性学习在音乐鉴赏的自主学习过程只充当一种平台,负责为音乐学习提供一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探究方法,音乐鉴赏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因此绝对不可跳出教材去做一些与教材无关的探究。
2.利用科技手段、大胆革故鼎新
伴随科技的革命,在教学中我也大胆革命,大胆创新。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音乐课完全可以打破常规,不再局限于音乐教室。我经常把学生带进微机房,把音乐欣赏带进网络世界,把网络世界网进我的音乐课堂。把电脑与组合音响接驳,充分利用我校局域网、Intemet网的优势,引导学生把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的学习拓展开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音乐审美课题进行探究。学生针对所要探究的问题,在Internet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唇枪舌剑,大家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还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博客,直接在In-terrier网上与外界合作、交流。
3.调动学生参与、成就角色转换
探究性学习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在培养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份由以前的课堂主宰变成今天的课堂指导,学生也一改往日被动接受者的身份,一跃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比较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有时让自己从传统教学中的“主裁判”角色,转变成“场上监督”,有时也做“指导员”,用这样的改变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也慢慢地从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角色。在一次题为“我眼中的民歌”的音乐欣赏拓展课中,高一年级的钱能同学代表其探究小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自己收集、整理的有关《茉莉花》的长达一万字的资料、图片,让我们大饱眼福、大开眼界。
总之,在音乐课上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不但可以使音乐课变得更加富有吸引力,还可以从本质上改变音乐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彻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