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七个对策

作者: 林 志 李美仙

摘 要:倾听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倾听能力的关键。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与学生约定听讲的规则,提供有利的倾听环境,抓好学生和教师发言的质量,降低或避免注意的干扰,用任务驱动明确倾听的目的,利用激励机制促进倾听,以上的七个对策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对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是很有成效的。

关键字:倾听;

小学科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097-002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该学会倾听,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的倾听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学习行为之一,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保证。养成专注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倾听能力的前提也是关键。

一、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

其次,学习活动与科学课堂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学会倾听。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观点,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讲一听”是交流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交流中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对研究问题的猜测,描述现象、实验方案,汇报实验数据、结果,讨论实验计划、实验注意事项,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评价他人(他组)的方案或结论,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倾听。可以说倾听是学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二、学生课堂中倾听现象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

我们现在课堂中学生倾听习惯是令人担忧的,以下的现象普遍存在着。

1.一名学生的发言还没有完,就有好几名学生高高举着手,嘴里还嚷着,“老师,我来我来……”

2.一名学生在汇报小组的实验方案,却有很多学生心不在焉,甚至有的学生开始偷偷地玩弄实验器材。

3.一个小组上来汇报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其他组却忙着填写自己组的实验报告,整理实验器材。到小组汇报完毕,没有同学能对汇报的内容作出中肯的评价,或提出异议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4.更多的时候,课堂上总能听到重复的发言

产生以上现象,以下的几个因素对其是有影响的:

1.“自我中心”的心态突出,自我表现的欲望强烈。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加上小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在课堂上总希望能将自己所知道的展示给大家,而不喜欢听别人的发言,在他人发言时迫不及待地要插嘴,尤其是在他人的发言中出现他认为是错误的时候。

2.不明确倾听他人发言的重要性。学生认为听不听他人的发言对他的学习帮助不大,听了也是白听的。

3.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本身就不够稳定,在没有较强意志力的作用下无法做到长时间的集中,更何况还有桌上这些“好玩”的实验器材吸引着他们,与同学的发言相比,这些器材更具有诱惑力。

4.被听的“内容”清晰度不够。教师的提问不够到位;提出的实验要求过多、过繁;学生发言的声音不够响亮,表述得不够清楚等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听者听的质量,久而久之,学生容易表现出充耳不闻。

三、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七个对策

对策一:在体验中让学生明确“听”的重要性

学生普遍认为听教师的讲解是重要的,但是听不听同学的发言并不重要。事实上,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很多都是课堂学习的信息来源,有的结论是多名学生发言的综合、概括的结果。例如:教科版三上《我们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回忆以前看过的大树有什么、是怎样的,再要求学生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我们可以用哪些观察方法,去观察大讨的哪些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加以总结也是学习,科学课的学习更多的信息来自于学习伙伴,而不是仅仅依靠老师。这样的活动在科学课中还是比较多的,尤其在三年级上册,这可能是教材编写者们希望在科学课的起始学期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对策二:提出具体要求,约定倾听的规则

倾听作为一种人的行为,伴随着一定的动作,它有一定行为要求。我和学生就约定了如下的内容:

A.发言者应该面向人最多的方向,可以不用面向老师。

B.听的同学一定要面对着发言的同学或者老师,并尽可能看着发言者的脸。

c.听清同学讲了什么,不作重复发言。

D.昕的同时应该思考,发言者所讲的哪些是我也想到了的,哪些是我没有想到的,哪些是我不同意的观点,我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

以上的约定,对于三、四年级可以将它们写在实验室后面的黑板上,有必要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明确这些约定。我认为这些行为是判断学生是否在倾听的前提。

对策三:合理摆放课桌,提供促进倾听的环境

传统的课桌位置的摆放是不利于学生进行倾听的,当后面的同学发言时,前面的同学只有转过去才能与发言者面对面;前面的同学发言时,后面同学只能看发言者的背部,经常的,前排同学的发言,成了发言者同教师之间说悄悄话;中间同学发言时无法兼顾前后。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我认为,实验室的课桌摆放成u形或者弧形,最有利于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发言者与倾断着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是倾听行为进行的重要前提,这两种摆放方式,能让发言者面向全体的听者,当听者面对着发言者,并盯着发言者,那么做小动作、玩实验器材等隋况就会大大减少。

对策四:提高听的“源头”——发言的质量

听的“源头”是发言者的“讲”,在课堂教学中“讲”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如果“讲”的质量不高,那“听”的质量就好不到哪里去。高质量的讲才能保障有效的听,才能让听者获得他本应获得的信息,使听者进一步认识到倾听是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行为。

首先我们应该提高教师自身“讲”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使用以下的技巧:

1.使用提问的技巧:少提过于简单的问题,强调问题应该激发学生思维;合理使用重音、停顿以及语速等语言控制方法,提高所表述问题的清晰度,使学生更容易把握问题。

2.教师讲解的实验要求内容不易过多,提倡将这些要求投影出来或者直接提供到实验记录表上。

3.追求教师语言的简练,能不讲的就不用讲,能少讲的就不多讲。

4.避免师生之间过多回合“一问一答”的交流形式,这种问答形式容易造成听者的听觉疲劳,降低听的内容的清晰度。可以

用分组讨论、交流汇总的方式进行。

学生的“讲”需要教师加以训练,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

1.训练学生在发言前进行思考,整理自己发言的内容。问题刚出,学生就脱口而出这种现象,不是教师所提的问题不够好,就可能学生对问题思考不够深入,给出答案过于草率。尤其是实验后的汇报,应该给学生整理发言材料的时间。

2.鼓励学生一口气说出,避免你一言,我一语的“挤牙膏”式的回答方式。后者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浮于表面的,不够全面的,容易造成听者浮躁的情绪,听者得到的也是零零碎碎的信息,汇报的结果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提倡学生尽可能全面地、综合地思考和汇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同时听者也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整体的信息。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有必要先让能讲出最多的同学先发言,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3.训练学生用一定规范的语句发言。科学教学中,学生的猜想、方案设计、实验汇报等环境的交流,语言都是有一定的规范。例如:我(们)的猜想是……,我(们)是根据……提出这个猜想的;我们组的实验用了……器材,实验是……做的,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现象,我们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这些规范化的语言,不仅能使听者清楚认识讲者他们是怎样做的,还可以从语言中的逻辑关系,认识讲者是怎样想的。

对策五:管理好实验器材,降低或避免注意的干扰

实验对学生来说都是“好玩”的,实验器材对学生来说是充满了诱惑力的。学生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与实验器材之问,小学生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到后者上。小组内除了设立材料员管理实验器材以外,应该还要有一些方法和措施处理这一方面的问题。

教师应该科学地把握器材的展示时机和方式,避免过早地出现实验器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先不发实验器材,要用到时再由材料员来领取;将还用不到实验器材分装到袋子或者信封中,或者放在抽屉里。另外对实验后的器材,为了避免其对后续的汇报交流活动的影响,可以使用塑料水槽等物品将其遮盖起来,等等。

对策六:以任务带动倾听,使学生“听”得有的放矢

学习需要动机,需要可以驱动行为。“听”仅仅是获得所听的内容,对促进学生“听”是不够的。科学课中学生“听”活动往往伴随着后续的其他活动'教师应该将这一特点凸现出来,将其作为学习活动任务驱动学生去“听”。教师应当在学生听之前,明确地提出学生应该听什么,收集整理哪些听到的信息,这些信息用来完成怎样的一个任务。

例如: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了解空气》,导入新课时,教师就可以这样提出任务: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和空气接触,大家都知道空气的哪些特征?请每位同学仔细听同学的发言,发言完毕后,请大家综合所有同学的发言,总结一下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的哪些特征。

对策七:利用激励机制,树立倾听的榜样

尤其在三年级刚开始学习科学课的学生,课堂中教师应该及时地表扬专注倾听的同学,可以用XXX同学注视着发言的同学,听的非常认真。”“这位同学能对前面同学的观点提出自己想法和意见,可见刚才他不仅仔细听取他人的观点,而且在听的同时进行了思考,结合自己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些话语,肯定这些学生是在认真倾听的,而且将怎样才是倾听的行为表现呈现给学生。

另外,课堂上我不仅设立了小组合作奖、创意奖,还专门设立了倾听奖,使得学生重视这个奖项,并努力去争取。

影响学生倾听习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不是—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该多角度地、多渠道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对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将是大有作用的。

参考文献:

[1](美)丁·布罗菲,陆怡如译激发学习动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美)F·戴雏,李彦译,课堂管理技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美)加里·D·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