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作者: 张 慧摘 要:新课程倡导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处理好学与用、听与评、研究与总结的关系,多渠道探讨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策略。以人为本,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让学生乐学、善学、愿学。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113-001
新课程改革要求确立现代课程理念,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倡导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工作中我们注重激发教师潜在的研究热情,开发教师蕴藏的潜力,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观念,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为教师营造创新的氛围
我们以观念为先导,呼唤教师实现由“学科型”向“一专多能型”转变,由“单纯执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转变。因此,我园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处理好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把提高课改一线教师的思想、业务和理论素质作为重点,我们经常深入课堂,重点培养,做到“三个一”,即教学领导跟年级段听教改课,看课后进行一次点评与交流;每次参与研讨活动帮助教师解决一个疑难问题;班子成员每人蹲好一个班,上好一堂课,评好一堂课。通过课改实践,绝大多数教师都树立了新课程理念,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2.处理好听与评的关系,共同建构课程评价标准
听课、评课是领导深入一线探究、指导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们在如何听课评课上进行了不断尝试:从评课的目的上看,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研讨;从评课的身份看,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从评课的态度上看,与教师和平共处,采用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共同商量;从评课的语言看,以肯定为主,体现出研讨的气氛,如:“你认为这节课上得怎么样?”“你想可以怎样上这节课?为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上课感受?”;从评课的方式看,先让教师自己谈感受,让其他参与研讨、听课的老师相互评课,领导再从他们的评价中解决观念、方法等问题。通过实践,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氛围浓厚,教师间互相评课的水平变高了,为共同构建课程评价标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处理好研究与总结的关系,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只有大力营造研究的氛围,确保研究质量,并不断总结共同提升,才能使教学水平稳中有升,不断提高。工作中,我们建构一系列平台,为教师的研究创造条件。如:一课三上活动、案例评析活动、听课评课活动,课程研讨活动、教学随笔活动等等。注意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参与意识,提高教师专题研究和教改实践能力,加强了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团队精神,促使教师重新认识教学,给学校教改注入新的活力。
二、注重研讨,改变教学策略
1.加强集体备课
由学科教师先行备课为主,在集中备课时间由全体教师进行研讨和评议,确定教学设计方案,并实现同年级资源共享。学校要求教师不受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的限制,只要有了问题,就提出来研讨。为了寻找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法,教师一起制作各种教具、学具、课件,她们分工合作,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课堂教学,大胆尝试
教改的过程,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参与、同步提高的过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校领导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宽容,允许教师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操作自认为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领导分学科领域、分年级段、分专题进行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并运用课改的理念,进行评析,符合课改精神的做法,及时给予认可与推广。
3.组织上好研讨课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上好一节研讨课,建立每周听课日制度,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式进行梳理、小结,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轮流上研讨课的方式,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全校加以推广。
三、以人为本,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乐学
根据教材特点,一是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勤于思考,提高学习积极陛。二是以游戏贯穿。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自体验、感受,提高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三是针对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差异,为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让发展快的学生“吃好”,鼓励发展慢的学生“吃饱”,让学生乐学。
2.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善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我校加大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合作学习、探索,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从细微处着手,进行指导,确确实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交往的过程,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3.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愿学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广大教师立足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
总之,以教师、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新的观念、经历、体验、思考为支撑,凡是有利于教师成才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我们都给予充分激励,并为其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条件、空间,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切实在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