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高文言文教学
作者: 汤优妹摘 要: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当正视文言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在枯燥的古文学习中学出自己的快乐。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职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119-001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大多数学生学得痛苦,认为文言文艰涩难懂、枯燥无味,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不广泛,因此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学文言文无用,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文言文的学习。
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说,职高语文较为简单,内容少,考试又以课本为主,尤其是文言文,考试基本都是课文上的内容。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职高文言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喜欢文言文。
一、树立“文言文中的古代书面语,对本国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母语。而不是外国语”的观念(钱梦龙语)
这个对文言文教学方法关系很大。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能割断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很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尤其是现代的书面语言里。就是说,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一切要从零开始。
二、把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在课堂组织文言文教学时观照的对象主要是文章的体,即把文章视为一个格式塔,对文章的结构、思路、主要内容作整体的把握,而不是肢解式的机械分析和知识性分析,也不是简单的咬文嚼字地串讲。它着眼于“整体”,即整体的初步感知,再借助“整体”的“完形”去鸟瞰“部分”,把握要害的词语和语句;文言文整体阅读教学的要害是要着力于“整合”,形成对文本内蕴的深层理解。
如《鸿门宴》,整篇文章就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如果把它肢解开,整篇文章就七零八落,学生理解也会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相似的语句出现在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含义,不结合具体语境,就会出现错误。如刘邦对项梁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是为了表明自己对项羽的忠心;而樊哙对项羽说“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则是为刘邦证明,强调说明。话虽相似,但说话人不同,话的含义也就不同。脱离了具体语境,就无法体会这其中的差别。
三、切合实际,教会方法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对号入座,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使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所以,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补。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而对于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更应掌握方法。不管是词类活用还是特殊句式,二十四篇文章不可能都记下来,掌握方法至关重要。由于初中语文弱化语法知识,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甚差,诃陛、句式基本没有概念。而文言文知识考试中,这又是重点,比例较高。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只有掌握方法。首先要求学生会翻译,翻译是基础,只有会翻译了,才能看出语法的差别。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余”是“我”的意思,按照正常语序应在“欺”后面,现在却放在“欺”之前,明显是倒装了,属于倒装句。这个特殊句式就是从翻译中得出的,因而翻译至关重要。此外,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联系起来,对照比较,判断词性。如“秦师遂东”,“东”在这里解释为“向东进军”,但在现代汉语中,“东”仅表示为方位,属于名词,因而词性发生变化,属于词类活用。由此可以得出“在文言文学习中,翻译是基础”这样的结论。其次,对一些基础语法知识,应有所了解。对照英语学习,词性、语序、句子成分应有基础了解。这一般同学基本能做到。
古语云:“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职高二十四篇文言文涉及历史散文、诸子言论、名人趣事、治国征战等。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智慧、不屈不挠的精神。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岁月褪不去动人心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孕育出多少人间精英、群星闪烁、耀眼长空。文中描景壮物,令人心驰神往;写人记事,叫人回肠荡气。这里有秀丽瑰奇的自然景物,也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有披肝沥胆的劝世良言,也有刻骨铭心的警世忠言;有立志为学的高谈阔论,也有坦荡忠诚的身体力行;有功成名就的豪情万丈,还有官场失意的人生叹息。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应让我们后人世代流传,因而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我们应在语文的课堂上,让同学们感到求学的充实,做事的乐趣,为人的自信,感受到我们祖先的伟大,并由此而努力奋进,开创美好的未来。
以上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和反思。今后我将继续探寻,不断改进,以求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
[2]黄映婉.文言文教学反思
[3]梁丽萍.文言文教学反思——观摩郭鑫老师阿房宫教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