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中职校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

作者: 黄承钢

摘 要: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中,正确地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

关键词:动手与创新能力;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TM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118-001

众所周知,德国的制造业水平很高,职业学校的发展态势良好。成为世界各国职业学校学习的榜样,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很高,具有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气质,使得德国整个产业工人群整体素质高,促进了产业的发展。这样的例子还有日本,日本产的汽车比在我国组装的汽车性能高出一大块,相同的零部件,相同的设备工艺技术,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内生产的比不过在日本生产的?很多学者专家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产业技术工人的整体素质不高。我们要腾飞,我们要发展,我们就不得不重视产业工人的素质。作为培养产业工人的职教人应该抓住这种机遇,从德国和日本的职教中吸取成功的经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走出困境。

所谓动手能力,主要指实际的运用与操作能力,也即是指从事某项工作、某一具体行业工作的实际本领,它是理论的延伸和强化。所谓的创新,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既包括了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占有与使用,也包括了新思维、新构想、新管理等。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中,正确地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

首先,它是帮助中等职业学校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直接原因是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而找不到好工作的原因是自身的技术不到位。学生在校学习三年了,毕业后什么技术也没有掌握,只有同那些没有参加过中职学习的人员在一起工作,享受的待遇也是一样,这无疑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职业教育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毕业后有一技之长,享受不一样的待遇。我国的火箭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20世纪90年代一次发射失败,主要原因不是设计问题,而是制造问题,原来是火箭发动机焊接点承受不了上天后的高压。这告诉我们,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同样也离不开千百万应用型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型的技术工人。我国的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偏低,特别是技术工人短缺,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必须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出一大批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一线操作人员。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机遇,是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是使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用工需要。

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一个事实:日本造的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其质量、性能非常出色,产品在全球畅销。而同样的零部件,拿到我国进行组装加工,质量会有一个明显的差距。为什么呢?我看关键在于劳动者的素质跟不上去,动手能力差。企业和社会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劳动者的素质是决定性的。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争取有利的竞争条件,就要注重培养与使用具有真才实干、勇于创新的员工。

再次,培养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是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吟个诗,对个对子”、“读几年书,用一辈子”的传统教育模式已成明日黄花,是不能拿来衡量我们今天的教育行为的。当今世界,知识大爆炸,信息瞬间万变。如化学合成的产品每日都有上百种新的产品出现,抱着老皇历看事物的发展必将被淘汰。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中等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有中级工的动手水平,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着重抓好这几点:

首先,加强学生的思想信念教育,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高远的志向以及奋勇拼搏的精神,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

其次,加强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做激发、调动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榜样。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的育人功能发生了变化,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动手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教师应要求具创新教育的能力和高水平的技术操作能力。有的教师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上课学生不爱听,问题多在于他们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上课老一套,老面孔,缺少新鲜的东西,很难调动学生的情绪。而对于上课经常出新的教师,教学手法多样,培养出学生的质量在这方面表现得就较强。

再次,加强班级的管理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对于当今的中学生来说,空洞的说教无济于事,管头管脚的做法实难奏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上要不断地创新。班级的管理工作是教育教学的一大环节,班级可以积极地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有益的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沟通、交流,往往对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加强专业实践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到底如何,主要是通过操作或在企业中的工作来表现的。操作是否规范、合理又是创新的基础。用工单位招录一般员工,也主要是看其实际动手能力如何。所以,职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职业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或与社会上其他单位共建,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新产品、工艺以及不同的生产组合下的劳动差异,培养学生进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的能力,广泛地接触,鼓励大胆运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