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问题的思考
作者: 胡铁花摘 要:本文就财务活动中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藉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诚信度。
关键字:会计造假;现状;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0-157-001
一、财务造假的现状
1.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受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甚至强迫,不能够坚持原则,甚至为违纪违法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
2.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受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为追求私利不惜以身试法,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贪污挪用公款,走上了犯罪道路。
3.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
4.执业态度不端正,缺乏敬业精神
一些会计人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算账,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既繁琐又复杂,从而在会计职业中表现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拖拖拉拉、随便应付、积极性不高,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二、会计造假账的原因分析
1.企业内部经济利益的驱动
由于现行机制的不健全,加上所有权缺位、经营权失控的不配套的经济体制,一些企业的领导人为了个人“政绩”和小范围人的物质利益,指使会计人员财务造假。
2.外部监督机制乏力
目前我国既有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税务、审计等国家监督机关,也有审计和会计事务所等履行社会监督职能的中介机构,但他们在对单位的监督力度上仍不尽人意。财政、税务、审计各自为政,彼此之间又缺乏有效的衔接,使得外部监督工作不能形成合力。
3.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有相当一部分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十分薄弱,有的甚至并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脱离本单位实际,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偏重于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导致内控成本升高,使内部控制失去效力;有的虽有较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运作机制,因而也不能发挥其作用。
4.会计政策的滞后和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法定会计政策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使得单位在处理新业务时按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标为标准随意进行会计处理。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原则性规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不同,当存在舞弊冲动时,就会利用对会计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假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会计处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业务处理水平,而会计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只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甚至有的会计人员从未参加过任何专业培训就从事会计工作,而现在的会计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如不及时地组织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必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卖胜和可信性。
三、财务活动中会计造假的治理对策
为加强对会计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整顿,抑制会计造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笔者认为须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会计法》等法规,提高会计造假风险,加大惩治力度
要从根本上治理会计造假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抓住利益驱动这个本质问题。一方面,不断强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效力,增加会计造假行为被查处风险,加大取得风险收益的难度,缩小风险收益的空间;另一方面,完善《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快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它是扼制会计造假的法律法规。
2.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讲诚信、不做假账的内部制约机制,是会计工作内部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既定管理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单位会计行为规范、会计信息事实、完整。
3.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充分发挥有关政府部门的协同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率
政府部门多方配合,建立检查和处罚的联动机制。财政部门要与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做好工作上的衔接,互相配合,认真组织开展对各单位的财务、税收等的检查,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
4.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强化民间监督职能
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其执业道德,这不仅要建立起严格的司法介入机制,而且要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加大对造假的打击力度和处罚力度,真正使独立审计准则落到实处,净化会计市场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加强会计管理改革创新,搞好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5.1要对会计管理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实行会计委派制,即建立财会人员统管制度,各单位所需财会人员,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委派,并实行定期换岗、考核奖励制度,为防止财务人员与所在企业、单位共同作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供组织保障。
5.2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为此要做到:(1)要认真执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促使会计人员加强会计理论和会计知识的学习,掌握新的会计法规,学习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2)要提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对违法乱纪行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3)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在当前,特别是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充会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责,行使好会计的各种职能。与此同时,还要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诚信建设的氛围,让“诚实守信”成为每个会计人员的自觉行为,人人都讲会计职业道德,那么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就会得到有效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