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

作者: 杨为民

摘 要: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上应特别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更应注重深入浅出,注重知识的科学性,以理服人。应注重寓教于乐,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

关键词:情感教育; 科学性; 寓教于乐; 感性思维; 正面教育; 感情升华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17-001

思想品德课要想真正完成自己的情感目标,就必须放下约定俗成的严肃刻板说教的架子,切实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由学生以往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会学,更要引导学生乐学,即带着愉悦的、热忱的感情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过程。情对于人们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么知识的交流也会受影响。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深入浅出,注重知识的科学性,以理服入

浅显的法律常识,宽泛的社会发展理论,学生不太容易接受死气沉沉的大道理,更有甚者会钻知识编排中的“牛角尖”,所以便要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尽力去外延拓展,使其尽量通透,从而做到心服口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感情上把思想品德课真正当成一门学科严肃认真的对待。

二、寓教于乐,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

现代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可采取知识竞赛、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社会调查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如针对“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仿照“八荣八耻”重新编定与校园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校园“八荣八耻”以及相关的童谣,其中不乏闪亮之作。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入最佳状态,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创设了一种你追我赶、蓬勃向上的乐学氛围。

三、增加感性思维,做到以情感人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投入并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多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达到互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利用课堂作业本这个最常用的物件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知识的疏漏、答题欠规范、书写不认真、思想上的动荡起伏等等,我都会用简洁的语言通过作业本传递给学生,既避免了公之于众的尴尬,也消除了小题大作的厌烦,而且通过学生的配合、改正,也增加了师生的信任度,学生自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四、坚持正面教育,热爱所有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成绩肯定会有差距,但决不能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更不能歧视差生,任何人都是要肯定的,对差生,除了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还要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热爱所有学生,肯定所有学生的优点,正如一服良药,敷在所有需要关爱和鼓励的地方,师生关系得以升华,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总之,思想品德课要想真正完成自己的情感目标,就必须放下约定俗成的严肃刻板说教的架子,切实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由学生以往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