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英语预习 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 姚小妹

搞 要:本文从学生英语学习的预习方面分析、探讨、阐述了预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预习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提出几点举措。

关键词:强化; 预习;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60-001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充分认识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的预习习惯不是学生在课下随便翻翻书,看看课文就了事。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一定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不要使之流于形式,也不要让学生无目的或放任自流,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不同的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的方法不尽相同。英语学科就有自身的特点,在刚开始时,我们最好把预习放在课内进行,可以专设几节自主预习课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学案则是我们可利用的有效载体。在学案上简要地指导学生听说训练、单词识记和阅读课文等预习的方法,教给他们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学会发现和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学会”为“我要学会”,为他们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乃至终生主动学习架桥铺路。

二、重视预习的趣味性,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新课程英语教材编写的特点是:1.图文并茂。2.实用性强。每个单元的选材都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涉及一个有趣的话题,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因此在设计预习题目时更有利于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来,例如九年级上学习关于奥黛莉·赫本——涉及名人的生平与事迹的话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崇拜的名人的生平与事迹。

三、预习要关注生词表和语音语调

进行单元预习,在整体把握单元话题的同时,尤其要关注生词的预习和语音语调的训练。预习时,要求学生先看单元的题目,了解话题,结合生词表,预测本单元的内容。以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通过单元标题Past and present 结合单词表生词,可以预测本单元的基本内容为谈论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再对照目录及课本内容,确认本单元的话题为某地的生活变化,功能项目为谈论过去和现在——单词的反义词,结构为动词的现在完成时的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及其简略回答。这时要及时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记忆库中调出以前学过的与反义词及时间副词有关的单词进行复习,并复习学过的一般过去时的运用。

四、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是预习的关键

在预习中找出问题后,要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达到自学的目的。首先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要用工具书去查阅自己不懂的知识,并且要详细地作好笔记。工具要经常使用,才能得心应手。要学好英语,必须练好查词典这个基本功。我们要学好英语,必须多查勤翻字典,并逐步达到查得快,查得准。

五、训练自己做好预习笔记

由于英语本身比较灵活,条条款款多,不易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学会整理、综合、归纳、对比等方法。譬如,哪些名词复数要加s,哪些要加es?哪些动词后可加宾语——及物动词,哪些动词后不可加——不及物动词?如:give off与give out,many与much,so与such,donate与raise,used to与be(get) used to,in与with by等等,它们之间的区别究竟何在?什么情况下该用哪一个?学生加以整理,分门别类,做好摘录卡片,这样一归纳就一目了然了。整理过程是加强记忆的一种好方法,而且还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而做好预习笔记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摘抄新旧短语和表达法。旧的短语和表达法一段时间不用,很快就会生疏,每一次复现都是一次有效的复习;二是摘抄典型句型,这样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三要注意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记录下来,以便听课的时候有针对性;四是预习笔记可以同课堂笔记合一,使课堂笔记成为预习笔记的补充和延伸。

六、重视检查和评价预习效果,提高预习质量

能够将所预习的知识付之于实践是预习的目的,同时也是教学的归宿。预习之后要做一些配套练习,同时重视检查预习效果,对预习进行一下自我评价,以便不断改进预习方法,进一步提高预习质量。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也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防止学生预习的随意性。学生的预习要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进行。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要给学生讲解预习方法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各项要求应有差别。

2.编写学案。对于学生来说,毕竟水平有限,要一开始就通过读书找出高质量的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编写学案,供学生预习时参考,并通过学生思考、查阅、询问来解决学案上的问题。学案的编写也决不能是问题的堆砌,必须是课文结构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以引导学生学会预习为目的,真正起到“导”的作用。

3.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提问或做预习题检查学生预习的深度与广度,把握学生的薄弱环节,在新授课时做到有的放矢,以便自己课上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难易度,这样才会“知己知彼”,防止“满堂灌”现象的发生。并通过检查的结果,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使预习工作开展得更好。

预习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科学的预习方法会为学生逐步学会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