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历史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作者: 刘 艳

摘 要:历史学科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学科,历史教育是接受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有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的资源,在学校教育中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学校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良好课堂。我国历史学家白寿彝曾经说过:“教历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关键词:历史学科;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77-001

我们历史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道德情操、爱国主义等诸多方面的教育,感化学生的心灵,收到“树人”的良好效果呢?

一、以人化人,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依托历史人物,借助历史人物语言感召学生,述说历史人物的事迹感动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精神感化学生,从而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等方面的人格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信念。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宽阔胸怀,为学生们撒下爱心的种子,教育学生学会在与别人相处时要互相体谅,在相爱中团结合作。司马迁受宫刑仍坚持十几年完成千古之文史绝唱《史记》;李时珍走遍千山万水穷其二十七年而成《本草纲目》;阿基米德面临罗马士兵的利剑仍不放弃对科学问题的思考;他们坚韧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令许多意志薄弱的人汲取到无穷的力量,不畏艰难,奋斗不息。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激扬情怀,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真心祈愿,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慷慨之语,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无不闪耀着他们坚贞的气节和爱国的深情。而这些爱心、宽容心、坚强的意志力、高尚的爱国情怀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是支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延绵发展的脊梁。

在课改深化、要求减负,课改教材变得越来越简约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这样的历史人物资料,有机地把它们应用到教学中,通过讲故事、名言欣赏、撰写评价历史人物的小论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历史人物身上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知道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从而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人格魅力,提高思想境界。

二、以实育人,升华爱乡、爱国的情怀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不仅是书本上的白纸黑字,而且到处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都有数不胜数的历史遗物。一块石头、一个雕塑、一所建筑、一件物品,一幅画卷无不蕴藏着历史的故事,展示着古代人类的智慧。为了弘扬历史文化,加强青少年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我国也在各省、市、地区等充分发挥历史遗存的育人功能,开办了许多德育教育基地。历史教师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学习,把当地的历史遗存和德育教育基地开拓为校外课堂,这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的生动、形象、直观的优秀教材。作为徐州地区的历史教师,徐州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为我们这一地区的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姿的教学资源。从大禹治水划分九州,徐州就是九州之一,是催生徐州文明的源头;到刘邦建汉,徐州成了“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和秦兵马俑一样享誉世界的写意汉兵马俑,有古朴神秘的汉画像石,有今人难及的凿工精湛的汉墓。隋唐时期开凿的大运河绕城北而过,今天依然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对徐州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徐州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家乡悠久历史的佐证。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歼敌人数最多,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矗立在徐州南郊的淮海烈士纪念塔和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是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基地。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这些遗址,使学生经历了从体力到心灵的历练,很容易引起感情的共鸣,课堂的感性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三、用史警人,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历史责任感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人们常常从历史中希望得到道德的教训,因为历史学家治史常常给人以道德的教训。”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也说写史是“以史为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教训教育这一独到的作用,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明白闭关自守只会带来落后、愚昧,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今天中国要想立于世界发达国家之林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就要不断地增加强综合国力,我们青少年学生就要有肩负国家建设的使命感,并把此种情怀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学生在讨论“为什么中国工农红军会取得长征的胜利?”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红军面对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大无畏的精神,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危机时刻能及时反思纠正错误,做出正确的决策,是英明先进的党。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党的教育渗透,并且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乐观的心态,创新处理问题的方法等。

总之,在教学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历史教学多方位的资源,在教学中贯穿“育人”的教育思想,让“以人为本”的历史教育氤氲着学生领悟人生的真谛,塑造健康的人格,自信向上的心态,鼓舞蓬勃进取的人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