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王怀虎 魏玉琴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教学实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课堂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其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主体性; 教学模式; 中学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81-001
随着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现代体育教学正逐步朝着“求立体、多层次、重效果、讲效益”的方向发展。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而构建的,它既要接受一定的主体性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同时又要解决实际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教学问题。体育课程作为体育教育的核心,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1]因此探讨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健康完整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天水城区的五所中学:天水市第一中学、天水市第三中学、天水市第四中学、天水市第五中学、天水市第六中学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阅读并研究有关体育书籍和杂志、体育学术期刊。
2.2教学实验法。通过在体育课堂中创设“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环境中,以更直接、生动和集中的方式接触,去体验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情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现状
1.1适合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体育项目
掌握中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有助于适当调整校内体育活动,以提高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效果。本次调查了天水市城区5所中学的结果显示,初中三年级分别有24.54%、12.64%、3.48%的学生喜欢球类、长跑和健身健美,高中一年级的分别为23.63%、15.57%、2.20%。该结果提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的人数比例超过高中一年级。
1.2场地设施
为了保证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顺利进行,提高组织教学的严密性,还应十分重视场地器材的安排。课前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检查、安排好上课的场地器材,要考虑好学生集合在什么地方,活动的范围有多大,场地器材如何安排,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开展。
2.影响天水市城区中学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因素
2.1年龄因素
从多方面的观察效果来看,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于中学生不是很适用,教师在运用的同时应加强对初中生的监督和管理;高中生方面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高中生在年龄、学习心态和自控能力方面均比初中生成熟。
2.2教师在运用主体性教学方式方面仍属于探索阶段
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经验等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和欠缺,对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要进行详细的指导和监督,切忌过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有的放矢[2]。对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班级、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3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要具有针对性。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如:篮球投篮动作、田径的俯卧式、足球的头顶球、健美操等,像这类项目则应采取由教师导练的模式进行教学。
2.4要正确处理好体能训练和主体性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学期课程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成功性、快乐性和自主性,在课堂中也要适当增加一些长跑课、投掷实心球等训练内容。
三、结论与建议
1.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通过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可有效地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最优化学习方式的新途径。
2.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实现的条件是教师要拓宽自身知识,深入研究教材,不断筛选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最优化。
3.在技术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本,通过教师应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使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得到完善的体现。
4.在教学实践中,主体性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
参考文献:
[1]吴出显.教学模式研究法[J].北京:北京教育研究出版社,1992
[2]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