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活”起来
作者: 王孝云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及听课中的体会来谈谈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并注重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一种“乐学”的课堂模式。
关键词:课堂模式; 氛围; 探究; 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82`-001
多年来,由于受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仍是耗时多、效率低。无论是语文也好,数学也好,还是其他的学科,课堂教学经常处于“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考,学生背”的“师授生受”状态。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适应当前改革的发展趋向。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将会逐渐消失。他们不是从内心产生一种对学习的渴求,这与我们经常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正好相反。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从学生的思想入手,经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那么我们该如何为学生构建“乐学”课堂模式呢?我觉得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创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导言,激发学生课堂热情
在每节课开始,我们就要注重通过恰当的方式以及引人入胜的语言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的热情。如我在教《松鼠》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鱼虫,平时大家都非常喜爱这些,尤其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们,它们那善解人意的个性,着实让人喜不自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它的名字叫松鼠。”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新奇有兴趣,而且使学生有一种参与感,学习兴趣自然比平铺直叙地讲读课文好得多。
二、小心的善待学生错误的回答,创设安全的课堂心理环境
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答对,显然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接受信息的快慢、思维角度的不同等,学生得出的答案会与“标准答案”不一样,甚至是错误的,这些现象都是客观的、正常的。教师不要给予否定,甚至批评,否则学生会形成听到提问就紧张害怕,心理感觉不安全,于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无益于学习活动。同时,学生错误的回答正好是教学的一个很好的素材,教师应当敏感地捕捉这一反馈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三、精心设问,激发求知欲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同时还能触及文章要害,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便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对学生的提问,努力做到:多提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不提暗示性的问题;多提“为什么”一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不提“是不是”、“好不好”一类不加思考就能脱口而出的简单问题,多从文章宏观上设计问题,不在某一点上驻足停留;多围绕重点难点提问,不把文本剖析得支离破碎;多注重学生自己提问,互相答疑,不把一切越俎代 。这样的课堂,学生会感到很轻松,气氛也会变得很活跃。
四、让学生在讨论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在讨论交流中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共同体”的作用。如我在教《四月的维也纳》时,在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后,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你能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感情线索的词语吗?作者的感情为何一波三折?四月的维也纳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语文描述出来吗?作者把四月的维也纳容写得如此可爱,用意何在?能找出文中体现主题的句子吗?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你喜爱哪一句呢?说说你喜爱的理由。”对于这一组问题,老师不作任何提示,而让他们小组交流、探讨,老师也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及时点评,通过合作,答案很快水落石出。面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显得非常兴奋,显然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感。
五、组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高尚完美品格的重要因素,而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竞赛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每当新课讲完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涣散,头脑容易由紧张的积极思维状态转向松弛状态。一些学生认为老师讲到这里,大概就完了,脑子不由自主地走了神,说话、做小动作……这时教师若不及时采取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分组朗读比赛、角色互换表演、课本剧等都是此时较好的选择。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学生会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的。
六、适时表扬,激励学生的上进心
表扬具有推动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就是希望获得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通过表扬和赞许产生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十分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学困生。当我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比较浅显时,学困生就会跃跃欲试,这时我们就应该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总之,我们做教师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仅要有“乐教”的精神,而且要有“会教”的本领,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乐于学习。实际的教学工作证明:教育不得法就事倍功半,教育得法就事半功倍。只要我们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中,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认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课堂上力争以最佳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就会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