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胡中军

摘 要:文言文教学如何结合学生的情感发展与心理需求,挖掘课文丰富的品德内涵,情感内涵,充分发挥文言文教学的德育潜能,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与品德诸方面全面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感悟; 理解; 主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84-001

一、重视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

1.初步理解,打好诵读教学的基础

诵读教学要对文章有初步理解,只有大致了解文意,才会有诵读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诵读前,必须把握文体特点,时代背景,结构模式。

如在教学《醉翁亭记》时,要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其特点是记载个人事迹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进行诵读时,必须抓住这一点,对驾驭全文内容必有一定的帮助。同时,结合欧阳修生平,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接触课文时,学生对欧阳修与民同乐、旷达自任的行为有更深理解。然后再结合文章“卒章显志”的结构模式,使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更深一步。

2.多读、多诵,在潜移默化中领悟、自通

大家知道,语文教材中,尤其是文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表达不同的情意,塑造出各种不同的语言艺术品,而这些东西,往往是作者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作者的影子,是作者某些思想的反映。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反过来,“因声求气”,通过诵读,根据文章的“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自己置于作者的角度,跟作者的脉搏跳动在一起,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字句的含义和各种艺术手法的妙用,从而准确而深刻地、全方位地把握和感知文章内容和作家情感。同时通过诵读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使生动的语言,在学生面前变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使学生明其义,通其理。

二、文言文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具有包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目的、段落层次与结构要点、写作手法、修辞手法、与内容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等,如果我们采用“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旧的教学方法,必然浪费大量的时间,这就对教者提出较高要求。

1.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讨论中解决问题

对于文言文中许多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现象,如果逐字、逐句讲,将花费大量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好。可以让学生在自学时把不懂的地方圈出来,上课时让学生提问,并让班级其他学生帮助解决、讨论,无法解决的,教师参与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往往减少知识点的不必要的重复讲解,使课堂教学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使有序的课堂设计更加合理,从而保证课堂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2.在比较、归纳中把握文言文中的知识点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特殊句式,分散在文章的不同位置,比较乱,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这就要求教者在教学中要注重比较、归纳,尽可能找一些规律,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把握更牢固、更系统。如我们在教学《出师表》中“许”在不同文章中,有不同意思,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例句: 出处 意思

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赞成,同意

高可二粟许。 《核舟记》 左右

曳屋许许声。 《口技》象声词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 处所

通过归纳,比较,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许”在不语境中的意思不同,这样就能把握牢固、系统,不容易出错。因此,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这就要求教者在平时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不断归纳总结,每篇文言文教学结束后,要及时加以归纳、比较,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三、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语文能力,达到教书与育人同步

1.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具备德育功能

中学教材中文言文包含有帮助学生成长的丰富素材,是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最佳资源,仅以初中课文中部分课文为例:《愚公移山》为青少年树立了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的榜样;《岳阳楼记》反映作者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以下天为已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学生追求高尚道德品质的积极示范。优秀文言作品能坚定人生前进方向,能激励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过程中要有意地将育智与育德融入这一个过程之中,使学生获取知识与人格同步发展。

2.教师要掌握以德育人教学艺术

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教者在教学中应以学生情感与道德观念的成长现状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主题与道德主题积极理解,受到身临其境陶冶,并在认识发展过程中,主动求得课文知识、情感、品德的精华,成就健康豁达的人格。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发挥其德育功能,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更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自己对文言文主题品评水平。把自己从文言文中的感动传递给学生。让文言文教学为中学生的身心成长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总之,文言文教学中,真正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发展,品德修养得到提高。在灵活多变的教法中,让学生能掌握一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