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的创新重在问题情境的创设
作者: 周恩芳摘 要:化学教学的创新要着力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应结合多种呈现方式,强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 问题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88-001
学习贵在质疑,创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在合适、恰当的问题情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的第一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个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最直观的教学方式之一,它能够使同学们直接获得所学知识的感官认识。但是感性认识是表象,学生所要掌握的是对这些表现的理性认识,这是化学实验所能够发挥的深层次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范围与技能水平,创设一定的实验问题情境,使化学课堂更加生动,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对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例如:在学习CO2的性质时,教师演示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学生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现象,于是第一反应就是CO2使紫色石蕊变红。教师分析:紫色石蕊试液只有遇到酸的时候会变红。于是让学生思考:CO2与水反应生成的是什么酸?需要补充做哪些实验才能正确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色石蕊变红?学生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加以改进,得出以下方案: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下图进行实验。
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Ⅰ.纸花变红Ⅱ.纸花不变色Ⅲ.纸花不变色Ⅳ.纸花变红。这样才能正确说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CO2与H2O反应生成的H2CO3,而不是CO2。
实验中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实验失败,未产生预期的实验效果,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找到失败的根源,培养其科学的研究问题方法。
二、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但是又不能超过学生思维的限度,这样既然保证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这也是创设问题情境重要的方式之一。例如在讲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出这样的问题,前两节可刚讲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那么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否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呢?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就会引导学生从已经掌握的氧气制取的知识着手,对问题进行创新性思维,以求得问题的答案并获得新知识。
三、通过生产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密切联系实际,学生们会感觉到原来化学基础知识是这么的有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求知与学习的欲望,而且能打破学生所维持的心理平衡,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比如在讲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讲到温度、催化剂、溶液的浓度和反应物的状态等都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教师提出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以上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同学们一定想了不少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夏天用冰箱存放食物可以使食品保存更长时间,这是降低温度使食物腐败的反应速率减慢的例子;燃煤时将大块的煤粉碎后再燃烧可以使煤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例子;在罐头食品中经常要添加防腐剂,使食品可以保存更久,这是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例子等等。通过这些生活例子,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更深的认识,既巩固了基本的化学理论,也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四、精心策划课堂讨论来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提出不同的答案,基于不同答案所产生的冲突,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从而创设问题情境。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会互相沟通,进行多方位的信息交流,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思维、去寻找答案,因而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坚持自己的见解,可能会出现完全对立的答案或者观点。究竟谁的答案是正确的?每个学生希望自己的答案被认可的愿望非常强烈,因而无法保持心里的平衡。作为教师,在讨论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也要引导他们进行多方位的冷静思考,从多个侧面去思考问题,以得出最佳答案。课堂上的重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一些难点的知识,应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讨论固然会浪费一些时间,但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在酸碱盐复习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如何证明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经过独立思考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一个同学的方法让另一个同学来挑刺,来补充。经过两次的争执,学生们感受到了氢氧化钠的变质受到了碳酸钠的影响。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化学教学创新的重点。问题情境正是触及了学生的情感领域,促进学生认识与情感的相互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修群.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主体参与[J] 现代教育科学;2008.(06)
[2]王栋梁.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