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留守心灵”的阴霾,再见艳阳天

作者: 马恩明

摘 要:农村学校“留守孩子”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新的课题。切实关注和教育好“留守孩子”的问题已经不可回避地摆到了我们面前。这不仅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讲究心育科学方法,注意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农村学校; “留守孩子”; 心育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099-002

农村学校“留守孩子”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新的课题。中国约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打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从我校的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面广量大,问题较多。

一、“留守孩子”大盘查

基于对真实情况能了然于心,为下面的后续工作做好铺垫的想法,我在学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详见以下表格:

二、心理问题展示台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发展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偏差。

1.学习没有目标、态度不端正,学习困难

由于他们缺少了直接监护人,造成这些孩子系统教育的部分缺失。监护他们的祖辈或是亲戚往往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他们没有精力或就是不会在孩子的学习上多下工夫,比较缺乏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一般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受到的教育要差一些,有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甚至就是不愿学、逃学,学习困难重重。

2.性格发展上存在缺陷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对孩子的心理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与他们联系又较少,也不懂得与子女交流,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对于心理和身体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有的留守孩子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不受他们的监督。他们不愿与同学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班级体和外界一切都漠不关心,对同学和班级体的情感冷漠。

3.情感缺失

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但留守儿童与父母间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外出务工经商的父母忙于工作与留守子女联系少,使许多留守孩子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留守儿童易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三、心育方法试验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谋远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给教师的建议》)做人德为先,育人要育“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留守学生”的教育更应从了解分析它们心理现状入手,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教师要讲究心育科学方法,注意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正确对待,正确引导:正确对待每位留守儿童,特别是有问题留守儿童。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粗暴对待,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讽刺挖苦,要以朋友式的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

2.转变观念,多施爱心。教师平时要与留守孩子民主、平等和谐相处,克服传统的教书观和空洞的说教,把这些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或是弟妹一样关心、呵护,在思想道德上、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像家人一样关心照顾他们。工作中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防止逆反心理,帮助他们学会调控情绪、磨练意志等。

3.深入了解,个别对待。教师要深入到留守孩子之中,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教师和相关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

其次,教师工作以“育”为先导,全方位、多角度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与留守孩子父母常联系,要求他们从精神和物质多方面尽家长之责;同时要与委托监护人保持定期联系,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情况;掌握好这些孩子在家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情况,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共同商讨教育他们的策略和方法。

2.与学校配合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培养他们协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同时能促进他们融入到同学中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针对不同问题留守儿童,教师要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配有专职的心理教师。教师与心理辅导老师常联系,了解每个学生的近期心理情况。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