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教学的创新
作者: 张凤虎摘 要:深化改革,创新品德学科教学方法很有必要,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品德教学的重要地位;二是配备专职教师,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施水平;三是重视教师培训,开展品德学科的教研活动;四是建立评价制度,保障品德学科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 现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24-001
笔者在小学一直任教《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深知这门学科对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农村小学的这门课程有必要进行创新,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农村小学品德学科教育的现状
1.品德课成了副课。在小学阶段,好多学校重视课堂教学,狠抓教学质量,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致使现在的品德课成了学校领导分课时的“配课”,品德教育变成了“负育”,不能发挥品德教学对学生的正面影响作用。
2.学生的品德教育存在严重问题。由于学校领导、教师在对待品德课的态度上基本是不重视的态度,使得这门课程得不到认真的落实,学生的品德教育就存在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好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尊重老师和同学,对老师和同学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会出现骂老师的现象;有的同学不知道社会公德,在学校里当着老师的面不敢做的,到了社会上就什么都敢做。
3.品德教学方式陈旧。因为缺乏对品德教学的热情,所以老师们也大多不会去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法,所谓的备课也只是抄抄教学参考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对整个教材体系进行整体把握,教学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这种教学不仅起不到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反而会让学生反感,起到相反的作用。
4.品德课缺少有效评价和监控。由于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品德课的不重视,使得品德课不能按课表认真执行。即使是学校要对品德学科进行测试,老师们也只是临时画出一些重点内容,让学生们背诵,把品德教育变成了知识点的“死记硬背”。
二、深化改革,创新品德学科教学方法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生的必修课,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品德认识能力的提高、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这门学科真正地发挥它的作用,从而彻底改变农村小学品德教学的这种落后面貌,使学生的品德教育成为一种优质教育呢?笔者认为,要想抓好品德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品德教学的重要地位。学校要加强对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工作的领导,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科教研组,把品德课的教学摆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机构到位、措施到位。充分发挥品德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的主渠道及主阵地作用。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工作措施,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和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特点,正确处理好该课程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关系,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配备专职教师,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施水平。在所有学科教学中,教师是决定学科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品德学科也不例外。让所有的学校都配备专职教师是不可能的,但是每所学校至少应该有一个专职的教师,让这位教师在品德教学中能成为领军人物,能对品德学科的教师开设公开课,逐步把所有的品德教师的教材研究、课堂教学都引到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去,规范品德学科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是重视教师培训,开展品德学科的教研活动。由于品德学科是小学科,大部分教师又是兼职,所以平时品德学科根本不搞教研活动。使大部分教师对品德课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老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故事课,忽视《品德与社会》课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教学中没有学生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没有引导学生获得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品德学科比其他学科更需要集体备课活动,更需要教学研究活动。作为学校,要安排得力人员负责品德学科的教学研究,做到定期搞教研活动,定期搞集体备课活动,让每次活动都有收获,不走形式,同科老师之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平时多探讨,多加强交流。由此提高教师的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学校也可以安排品德学科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虽然这样的学习机会非常少,但是作为一个想抓好品德教学的校长来说,安排教师外出听课、与先进学校进行交流还是可以做到的。
四是建立评价制度,保障品德学科的有效落实。品德学科的评价可以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评价中要坚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的学习竞争。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采取观察记录、成长资料袋、访谈、调查问卷和开卷考试等方法对学生思想品德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应自觉学习和熟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究新的教学内容、途径和方法,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小学生。只有这样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对这门学科真正地重视,只有学生充分重视了学科教学,才能认真领会学科教学中的道理,由知到行,起到品德学科的教育意义。
在教师方面,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一是要让教师的教材研究、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处于学校的有效监控之下,从“标”上保证品德学科的实施,二是要从学生的作为、班级的管理等方面考核教师,从“本”上来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教师如果真正重视了品德教学,他就会在教材的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想办法、下工夫,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益,他的学生也会在这种负责任的教学下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学会愉快、积极地生活,学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学会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