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古诗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
作者: 徐丽华摘 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普及。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它可以图、文、声、影像兼备,全方面的讲解描述,对于像音乐、古诗词等很难仅用文字描述清楚的科目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古诗教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35-001
古诗语言精炼、表意含蓄、意境深远,是在语文教学环节中相对有难度的一个部分。通常一首诗仅用几十个字完整表达一种心情、讲述一个事件,教师的讲解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情景再现或者调用一下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作为参考,就会容易很多。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作一下讲解。
一、运用多媒体,生动地展现当时情景
现代学生一般都不爱学古诗,这主要跟时代的发展有关,再加上古诗时代背景久远,学起来理解上比较困难。通常在教学中,教师讲解比较费力,但是学生没有丝毫的学习兴趣。以上情况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古诗教学的情景。但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情况就大为不同了。比如说,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主要表达对春天那场及时雨的喜爱之情。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要是天亮后看看这春雨后的锦官城,那将是繁花盛开的世界。这样一个美好的意境,口头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若展示一些优美的青山、绿水、下着细雨的画面,因为图片很直观地展现了诗人杜甫写诗的那个下着小雨的夜晚,而且每个人对美好事物都有感知。看着那些图片,学生们的心情也会因为春天的那场霏霏细雨而喜悦,那么写下诗词大意,领会作者的情感就很容易了。
二、运用多媒体,扩展学生的想象与思维
古诗中有一些参杂历史事件或者与作者本身遭遇有关的诗,像屈原的《离骚》、白居易的《长恨歌》,都属于长诗、古体诗的范畴,涵盖面广、含义丰富,而且对学生而言晦涩难懂。但是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放一些动画或者特制的视频,这样不仅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热爱诗词。这样比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述省力,也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说,白居易的《长恨歌》,作者借一段爱情故事,展现一段历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局的不满。但是这篇长诗要是单凭讲述的话,学生不一定能完全懂,若通过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再现当时历史情境,不仅可以缓和学生的大脑,在大脑放松的同时,感受白居易所处的历史环境,再次展现那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身临其境,体会那种皇帝昏庸、百姓生灵涂炭的历史。再加上教师在旁做一些必要的点拨、解说,使学生能结合课本逐词逐句地理解课文。同时,视频的展现可以丰富古诗中人物的形象,使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立体、生动、有生命力的,使学生有很大的联想空间。懂得理解一个人、对待一个事件不能只看一面,而应该看到它的方方面面;体会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这样学生就不会只看到唐玄宗不思国家大事,也会看到他的音乐才华,会看到一个国君威严背后的一面;还会认识到安史之乱的发生不是偶然,它其实是很多事件促成的,这就不仅是课文方面的思考,可能是历史的、哲学的、社会的。可能就因为学习《长恨歌》,给学生放一段视频,从而开启了学生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也未可知。就如《长恨歌》一样,作者既有赞扬,也有批判,但是针对不同事物,一些人认为它以历史事件为主题,也有人认为是以爱情为主题,就这样一首诗歌,可以展现事物多面性。这才是语文,贯穿各个学科,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关联。
三、多媒体提供音乐背景,帮助理解诗歌,陶冶学生情操
古诗就像音乐,能给人美感和无限的享受,但是这些都是基于充分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之上的。古诗展现给人的不仅有静态美,还有动态美,其实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诗歌每个方面都涉及。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有大段描述琴声之美的句子,以表达弃妇的哀怨之情,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等,这些都是直接描述琴声之美,但是仅凭阅读难以体会,借助音乐就可以领会了。这首诗是作者江上行舟,偶遇琵琶女,然后听到琵琶女曲折的人生遭遇,感触良多。运用多媒体,图、声并茂,给学生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境。白居易的诗本来通俗易懂,不需过多讲解,那么可以重点讲述写作手法、修辞等语文知识。此诗名句成篇,像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加上多媒体展现画面、音乐,容易诵记,对增加学生语文素养、陶冶性情有极大帮助。
总之,运用多媒体,图、文、声、视频并茂,创造了一种实体环境,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含蓄的东西具体化,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是素质教育的一次突破。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陶冶情操以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帮助。因此,我们应大力推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秦红兵.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气氛的优化[J].中小学电教,2003.(11)
[2]林长春.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04)
[3]牛红梅.古诗教学探微[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