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有效性策略浅谈
作者: 李小兰摘 要:课外探究活动的良好开展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老师的付出和家长的支持能激发学生的课外探究动力,有了动力才能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科学课程; 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37-001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多数探究活动需要在课外,或者拓展到课外完成。在过去的几年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课后探究活动的参与率很低。针对这个问题,我做了探究和思考,学生课外探究活动有没有必要开展?答案一定是肯定的,科学课的课文探究活动是必须的。但是如何开展才能提高它的实效性?本学年,我们科学组把“如何提高课外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做为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期,我们进行了总结,归纳如下:
一、倡导教师重视科学学科的课外探究活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重视学生课堂的提问
科学课上,老师遇到学生提出的超出本课研究范围的问题,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这个问题,请大家课后研究。”但是,很多学生课后都不会去研究,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不会过问的。
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老师的这句话往往是随口甩出的,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后续活动。时间长了,学生没有了课外探究的兴趣和习惯。正是老师的随意性导致了这句话成为空话。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外探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开放的现实生活和学习情境中,从生活和学习实践中选定和确定喜欢的研究专题,通过亲身经历进行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长时间来,我们误认为课外探究活动就是学生自己去完成,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自觉性差、经验有限、兴趣易变,从而导致探究活动会半途而废。
找出了原因,我们从自身出发,开始对布置的课外探究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
2.重视学生实践的坚持
三下第二单元养蚕活动,需要近两个月的时间。我在饲养活动一开始时,就给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任务:每个学生至少交给老师一个蚕茧。
清楚地记得,我给每位学生分发蚕卵时,每个学生都非常兴奋,他们小心翼翼地把蚕卵放在早就准备好的盒子里,满怀期待地等着蚕卵孵化。这一幕年年都能看到,但是真正能饲养成功的学生却非常少。因为学生的热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退甚至消失。
为了避免同样的情况今年再发生,我在发下蚕卵后给所有班级的家长发了短消息,跟家长明确了饲养活动的意义,邀请家长督促、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我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记录纸,要求每天记录蚕的长度、颜色、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同样的记录纸,我打印了一张大版本的,贴在了实验室。因为,我要和学生一起养蚕,我也要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上去。这样,学生每星期来实验室上两次课,就可以看到两次老师的记录。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你记录了蚕的生长情况了吗?和老师做同样的事情,学生有了很多话题跟我交流,每次上课前,我都早早地到实验室,因为有很多学生等着跟我交流他们的有趣发现呢。有些孩子的蚕不慎死亡了,我又送给他几条,让他继续饲养。我还经常给蚕宝宝拍照,把照片贴在记录纸上方。有的学生也学我拍照,并且把照片贴在了实验室。照片留住了很多精彩瞬间:蚕吃食、蜕皮、吐丝……由于平时的观察仔细,我们在上课时就有了很多发现可以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是根本不需要我回答,马上会有其他同学回答他了。很多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不光饲养蚕,还上网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这也是课外探究活动的方式。
二、倡导家长重视孩子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科学素养要日积月累
1.多种渠道,帮助家长转变只要“主课”好就行的观念
现行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要重点考试的。作为一门不参加统考的学科,科学课要得到家长的重视是要讲究方法的。因为家长不得不在孩子学好“主课”的基础上再来关注“副课”。
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可是我们也听到有的家长一大清早就陪着孩子到乡下去抓蜗牛的事例,这不正说明很多家长是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的么。
我开始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每次课外探究活动前给家长发信息,给家长解释活动的意义,活动过程中需要家长给予哪些帮助等等。活动结束,我又请家长在探究手册上给予孩子评价。
2.及时鼓励,指导家长陪伴孩子开展科学的实践
有些家长,平时就愿意花钱陪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科技类活动,现在,孩子把活动带回了家,在不花钱的情况下就能和孩子一起完成有趣的探究活动。家长在与孩子的探究活动中,会真正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是生活的提炼与提升,会一步一步感悟到科学的重要性。
3.抓住契机,支持家长参与孩子的科学课外活动
最近,学校下发了“体育、艺术2+1”项目调查表,很多家长开始重视到体育和艺术课的重要性了,因为教育局要抽测的。如果科学课也能被加入其中,家长们也会重视的。
作为科学老师,我们应当积极争取家长对课外探究活动的理解和支持,让家长意识到科学课虽然目前不是“主课”,但以后却要分化成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学科,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要加强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实效性,的确是一件繁琐的工作。但是课外探究活动的良好开展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老师的付出和家长的支持能激发学生的课外探究动力,有了动力才能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