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学中指导语的重要性

作者: 葛 霞

摘 要:指导语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最常运用的主要的指导形式。如果在实践中,教师指导语用得好、用得巧,那将成为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魔术棒”“催化剂”,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指导语; 兴趣; 美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40-001

美术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是通过绘画知识、绘画语言的传授,综合开发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和人格品质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对幼儿教师来说,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良好的语言指导作用。所谓的指导语,是指在活动中,教师借语言媒介,通过谈话、讨论、提问等方式,向幼儿传递教师的意图,旨在对幼儿美术活动及时地起着促进、帮助、引导的作用,如果在实践中,教师指导语用得好、用得巧,那将成为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魔术棒”“催化剂”,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以生动有趣的指导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富于童趣的语言易让孩子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活动,更能放松、大胆地表达意愿。教师除要做到口头语言的直观形象外,还可结合各种体态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和描述,使之成为发展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

1.跟进提问促想像

为了让孩子能不局限于常规思维,大胆地进行想像创作,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提问,促进幼儿顺势想像,所谓因势利导吧。如在进行太阳绘画活动中,孩子们首先想到的是用大红色来作画,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出疑问“小朋友们,太阳都是红色的吗”,一个及时的问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从而让幼儿了解了太阳光有七种颜色,并且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去观察太阳,这时就可以通过指导语“太阳还有什么颜色啊”,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不同的太阳。随即就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就会对太阳的外形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椭圆形脸、长头发、短头发……通过教师的这些指导语,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就大大增加了。

二、以游戏(拟人)化的指导语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组织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寻找色彩、感受色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体验大自然的无限变化和运动,感受物体形状的大小、色彩的明暗在视觉判断上的平衡感以及感受线条的疏密、色调的统一和变化、空间的远近等产生的和谐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1.拟人化口吻立常规

在幼儿初次进行美术活动时,对如何让幼儿握好油画棒这个问题,我采取了把怎样握油画棒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的方法:“小小画笔放桌上,三个朋友来帮忙,一二三拿起来,齐心协力往前走。”幼儿每次在握油画棒时都不时地一边握一边说,效果很不错。最重要的是已经掌握了怎样握油画棒,不用再去提醒幼儿了。在进行《颜色的兄弟》教学活动时,幼儿在学习颜色渐变方面有些乱。我就把深色称为哥哥,浅色称为弟弟,例如:深蓝色哥哥和浅蓝色弟弟手拉手,不分开”,这时幼儿就画得很细心,即使有小朋友画得有隙缝,也会很自觉地补回去了。

2.游戏化方式展思维

孩子天真无邪,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里,在他们的心灵里是如此的喜爱动物。比如在进行《小鸡》绘画活动中,我先组织幼儿来模仿小鸡的动作,很多幼儿都做得栩栩如生。然后让他们说说小鸡长得什么样,像什么?有的说:“小鸡的头和身体都是圆圆的”,那我就说:“小鸡的头是小皮球,身体是大皮球,小皮球和大皮球是紧紧地挨着的不能分开的。”有的说:“小鸡的嘴巴是尖尖的,会吃虫子的”。“还会吃米的”,幼儿越说越兴奋,活动气氛异常活跃。幼儿说完就开始作画了。我留心地观察他们的绘画作品,发现除了各种形态的小鸡之外,还有在草地上游戏的小鸡和鸡妈妈带着小鸡宝宝晒太阳的,画面内容丰富极了。在这节课里,幼儿很好地掌握了如何画小鸡。丰富多彩的指导语能引导幼儿欣赏,能提高幼儿鉴赏美的能力,为审美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再逐步鼓励幼儿模仿,继而创造自己的作品,表达他们对美的感受。

三、激励式的指导语能发展幼儿的创作个性

综上所述,指导语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是非常关键的,甚至关系到一次美术活动的成败。幼儿教师应该以指导语为切入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指导语尽量要做到甜美、童趣、短小和灵活,教师要用亲切、自然、纯真的指导语让幼儿感受到天真烂漫之情;要用比喻、夸张等方法,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刺激幼儿的感觉,引导幼儿的想象和创作。不同特点的指导语在美术活动中应是融会贯通、灵活渗透于美术活动各环节当中,才能使教师用最少的语言发挥最大的指导作用,才能让孩子在指导语这支“魔术棒”下,变换出绚丽的艺术之花。

参考文献:

[1]郭志平.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7(4):123.

[2]王琨,宋家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注重能力的培养【J】.新疆教育,2002(9).

[3]黄小彬.画龙点睛——谈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语言指导【J】.山东教育,2003(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