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课程理念 优化课堂教学
作者: 徐玲俊摘 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要转变观念,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研究物理的实际问题,不断自主学习新知。
关键词:课程改革; 观念转变; 自主探究; 能力培养; 激发兴趣; 师生互动; 课堂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03-001
一、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只要相信学习,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初中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潜能。新教材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这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及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等非常有好处。如在教学八年级物理压强时,如何用实验验证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中,通过合作、探究,小组间比一比,学生通过努力发现多种方法,并能一一说明理由,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对每种实验方法都有体会和收获,最后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样既能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又能使全体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物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物理问题,如:在教学九年级物理“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这个内容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察一些画面,如城市夜景等,然后在课堂内让学生交流、讨论、思考,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入新课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自由探索电路连接的不同方式,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并通过实物投影,收集部分同学所画的电路图在全班交流,让学生知道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有两种,教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情感、态度得到发挥。新教材编排上紧紧联系学生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你身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理解,解决了问题。
三、增强学生自信,培养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但也存在对老师依赖的特点,不知该怎样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真正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使他们在积极的准备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参与学习活动。
四、发挥群体力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容易采取同龄人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启发,可以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合作探究能有效改善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通过合作,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和探索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互相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物理上有些操作内容依靠学生个人是无法较好独立完成的。如让学生用皮卷尺去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我就安排2人或2人以上的合作,才能较好完成该实验。又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往往会提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而有些问题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没法解决的,这时我就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恰当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
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首先要观察每组是否都在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应及时加强辅导。然后再深入到一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一员,把自己的思维转换到学生状态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凡是学生会的,我决不代替,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再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任务。
五、设计实际背景,激发兴趣使学生置身其中,增加实际体验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也就是说当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
新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真实的教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物理的奇妙与无所不在。如在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的教学中,我安排三位学生上来表演,一位表示电源,两位表示灯泡,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直观看出什么是串联,什么是并联,充分感知串联和并联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手势表达串联和并联的含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创造让学生合作、探索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合作互补的表现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举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自主学习新知。从而将学生从“呼吸—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探索性地学”的基本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