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有效作业的布置

作者: 陈 吕

摘 要:物理作业的布置需要物理教师进行研究,可以与现实接轨,在作业中加入积极的流行元素;也要分层次布置每位学生都能完成并有所收获的作业;作业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思考。

关健词:物理作业; 有效作业; 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08-001

不少教师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把作业的最终目的归位为“应付考试”,造成作业的布置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实际上有效的课外作业是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物理作业布置经验。

一、流行元素,接轨现实

布置作业要贴近学生的年龄,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十四五岁的青少年常常是流行元素的拥护者。流行元素中可以挖掘出许多和物理知识有关的话题,就像我们经常拿诗句和歌词作为例子用物理的某些规律来解释一样。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阳光的、积极向上的元素,并且适时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东西使学生对题目感兴趣乐意去做这种作业,同时学生可以举出许多相关的例子,对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也避免了同一类型题目的反复操练,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例如我们在讲声音这一节时,我出这样一道题目:多位歌星共同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最近在网络上被某网友实现个人“翻唱”,他抓住这些歌星声音的特征,让人们听起来就如同歌星真人演唱的一样。从我们物理的角度来看,之所以我们会认为他唱得“像”,是因为她模仿了这些歌星的()选项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要求教师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主张量力而行,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着手,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设计分层次作业,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

二、分层作业,各取所需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学习能力弱、学习能力中等和学习能力强三个不同层次的组。布置作业时老师自己先做一遍,尽量做到难易要适度,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本,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的题目。布置的作业分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的比例为7:2:1;在向学生布置作业时,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范围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自由选择作业,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做基础题,选做部分提高题;中等学生可做提高题,选做部分基础题或拓展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做拓展题,选做提高题(学生的分层只让学生本人知道,不宜在班级内公布)。这样可以从作业量和作业梯度进行分层,增强作业内容的可选择性。如在让学生学会画力臂后,我设计了如下的分层作业:

基础题:如图1所示,用裁纸刀裁纸,加在裁纸刀上的动力为F,支点在O点,请在图中画出动力臂并用L标明。(2007年苏州市中考题)

提高题:如图2所示,作出:(1)水桶M所受和重力的示意图;

(2)以O为支点,力F的力臂。

拓展题:如图3所示,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L2及力F1。(2007年连云港中考题)

这样分层推进的操作,让不同层次学生都真正掌握了力臂的概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基础得到了保证,负担得到减轻,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三、形式多样,动脑动手

不一样的作业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稍有改变的东西,都会有特别的好奇心,不同形式的作业,能发挥学生其他方面的优势,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作业形式可以对某个物理问题调查研究,可以是一个小制作,可以是一个探究性小实验,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作业完成过程,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兴趣驱使下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过程。如在教学《杠杆》后,我设计如下的作业:(1)让学生上网调查从古至今,人类对杠杆的应用与研究,(2)请学生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制作小杆秤,(3)请学生回家利用身边的器材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而且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中重要培养目标之一。这样才能把早已生成的封闭型的学科作业改为由师生共同建构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让物理作业与时代一起发展。再如在学过声音发声原理和特性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件课外小制作,要求每人利用身边的器材制作一件能弹出三个音以上的小乐器。原本以为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学生交上来的作品看,真是让我们的老师大开眼界,还真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有的同学是用笔筒、棉签做的口哨,当棉签在笔筒里上下滑动时就能吹出不同的声音;有的是利用橡皮筋制成的吉它;还有的是用竹子削制成的笛子。

作业不是惩罚、控制和鉴别学生的手段,而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课外作业必须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致力避免无效作业,努力革除低效作业,切实追求高效作业,在“润物细无声”中撷取提高质量之硕果。

参考文献:

[1]康建军.“立足“精”与“活”的探究式作业”,《现代校长》第5期,P71,2007年

[2]张明坤.教师教出好成绩的十大技巧, 吉林大学出版社

[3]李文娟.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九洲出版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8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