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

作者: 帅立玲

摘 要:初中升高中是人生求学阶段的重要转折点,怎样做好这个衔接,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初高中变化; 适应学习; 做好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31-001

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还有高中生特有的学习心理在学生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下面就来谈一谈如何进行初高中衔接,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树立高中生的意识

1.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

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而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知识量大,难度大;系统性强,综合性强,各学科互相影响;能力要求高。在高中阶段,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要重视观察、思维、分析、阅读、动手等能力的培养。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一新生面临从初中“保姆型”学习方式向高中“半开放型”学习方式转变,从而为以后进入大学“基本自主型”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3.尽快适应环境

进入高一,学生们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来到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熟悉的校园、校舍;看到的不再是朝夕相伴的同伴,而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人生地不熟,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而中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个性等方面尚不成熟,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缺乏足够的交际技巧,常常导致一方面渴望与人交往的开放性与另一方面自身内心的封闭性的矛盾的激化,产生焦虑、烦躁不安、苦闷、孤独的心理。因此,对在新环境中将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做到思想上重视,心理上有所准备,到时行为上才能够接受。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1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1.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已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的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2.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的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2.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的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2.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是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2.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的目标是使所有的学生在努力之后,都能摘到相应的果实,所以我们要不惜时间与精力,进行包含知识、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意志品质等各方面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让“衔接教学”更好地为高一新生铺设一条成功的路。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继海.初高中数学衔接与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4]裘秋朋.浅述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2002(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